1
我上大學之前,雖然智能手機還未流行,但班上的很多同學開始偷偷玩手機,我不知道手機有什么好玩的,于我而言,除了打電話和發短信,也就只能玩玩貪吃蛇而已。那時總是聽見同學說,哎呀我沒有流量了,又要去買十塊錢的流量包。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懶得去問。
高考之后,我擁有了第一個智能手機,打開數據網絡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手機流量意味著什么。那時還沒有微信,QQ成了最消耗我手機流量的軟件。而“說說”仿佛成了連接我與其他人的最主要渠道,漸漸地,離不開了。然后,是微信朋友圈、微博。
真遺憾啊。我嚴重依賴上了它們。像是,上癮了。卸載它們仿佛就會與外界切斷聯系,我擔心我不再了解朋友們每天的動態,錯過朋友們的大事小事,也擔心本來就在全國各地各自忙碌的朋友們會淡忘我的存在。我拼命刷朋友圈,企圖與朋友們保持聯系,同時也給自己找存在感。
微信里的好友越來越多,多到我懶得花時間去挨個兒分組。發小、同學、親戚、師長、學弟學妹、學姐學長,本校的、外校的、母校的,一面之緣的、聯誼認識的、別人介紹的、做代購的……熟悉的,陌生的,熟悉的陌生人……
朋友圈里大多不是朋友,可大多數也不是能輕易就刪掉的人。朋友圈里,有些人每天發五條以上的內容,有些人固定的每天一條,有些人碰上高興或者不高興的事情就發一條,還有的人一年也難發一次,還有些人,我想應該是把我拉黑了或者刪了吧,畢竟不聊天的話也不知道究竟刪沒刪,尷尬極了。
每個人反映著不同的生活狀態,有的人天天正能量,都是別人羨慕的模樣;有的無病呻吟,看得人心里直犯怵;有的人天天轉載文章,一心鉆研學術;有的天天吃喝浪,還有的天天發自拍。有的我很喜歡,有的我很不喜歡。
2
反觀自己,可能還算正常。畢竟哪樣的狀態都有過,絕不是那種“愿你活得和在朋友圈里一樣”的人。但現在,我不愿意發朋友圈了。
真難受啊。若說之前發朋友圈可以獲得被關注的快感,現在逐漸覺得已經成了一種負擔。為什么發朋友圈?發出來不僅僅是為了取悅自己吧(不然你大可以寫日記或者存為僅自己可見),而且還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點贊數越多評論數越多,你就會覺得大家都在關注你,產生一種滿足感。為什么現在成了我的負擔?因為我發現自己開始迷失了。
你必須承認,你有些刻意而為。好吧,不承認也沒關系,是我有些刻意。我知道大家喜歡看什么。對哪些東西感興趣,在發朋友圈時,初衷雖并非如此,但不由地便也朝著“看客們”迎合去了。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逐漸明白,一百個贊也并不代表什么,一百句評論“你好牛X”也不代表你真的很牛。朋友圈里,雖然大都不再是朋友,但大多卻是與自己有著聯系的人,無論關系密切還是疏遠,既然在微信好友之列,大多就必然有過交集。所以隨手點贊和夸獎,只是應激似的反應而已。
還有許多我不喜歡的人,還有許多也不喜歡我的人。我說了,屏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分組就更別說了。我不希望這些人參與到我的生活,對沒錯,就是這么傲嬌。還有一言不合就較真,在評論里要和我打嘴仗的人,真的是神煩。本來發朋友圈就是圖個開心,偏有些人要和你作對,說些掃興的話,酸不拉幾,情商負數。有人又要說,既然你發出來不就是給別人看的嗎,管別人怎么說呢。是的是的,我已經接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我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我知道心態要好要學會寬容。誰不知道啊,你不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嗎。你不知道惡語會傷人嗎。
3
好吧,我認輸。
我就是不愿意在朋友圈和你們分享我的生活了。你們不就是仗著對我的一點了解,說著與你們無關的話嗎。你們不就是看著我傷心的時候,在評論里安慰幾句嗎。你們不就是在我開心的時候,點個贊嗎。這些我都不需要,我不想主動把真實的我呈現在你們面前了。因為我從你們的朋友圈里看不到真誠。我更不愿意把自己包裝起來,告訴你們我過得很好,我覺得這沒有任何意義,這樣的虛榮心讓我覺得惡心。
有些話,即使說出來,也沒有人真正會懂。有些事,就應該爛在肚子里。有些人,你再討厭也不必告訴他,因為他意識不到也不會去改變。有些人,他再成功也不必羨慕,因為成功的背后你不知道埋著多少努力和辛苦。
發朋友圈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了。真正的生活在時間中流逝著,聽到的,看到的,誰說一定是真的呢。你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知道其間的喜怒哀樂。不求別人理解,也不容別人褻瀆。
更何況,我想,真正的朋友也不必靠著朋友圈去維持關系,朋友圈只是一種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