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寶丫丫放學,總會看到門口賣氣球的,賣貼畫的,一眾的小朋友們也是買,買,買!個別父母不買,有撒潑的,又鬧著不回家的!不可避免的今天也讓我遇到了!
我接寶丫丫的時候,先跟老師了解了一下寶丫丫的現狀,本來開心玩著的寶丫丫,一直偷偷瞄著我們,到最后直接拽著我的手說:“走吧,走吧,我們走吧!”
哎,寶丫丫不喜歡別人說她不好的地方,看來以后我要跟老師多電話或者微信聯系了,可不能面談!這不小丫頭很受傷,走的時候就有些不開心。一到門口就指著氣球說:“我要氣球,我要氣球!”
這種氫氣球在我們家不會完整的保存超過三天,所以我果斷的告訴她:“不買!”
然后她又看到了貼畫,這次情緒升級,指著貼畫說:“給我買貼畫,給我買貼畫。我要貼畫!”而且很有撒潑的傾向,扯著我的手就向買貼畫的攤點走去。
我站定,蹲下來看著她說:“今天不能買貼畫,你還沒有攢夠買貼畫的分數呢!”
“我就要,我就是要!”寶丫丫扯著我的手,開始哭喊!
“我知道你非常想要,媽媽好像馬上給你變出很多貼紙來,我們貼在額頭上,冰箱上,還有你的胳膊上!可是我們要上車了!”我看著她說!
“買吧,買吧!媽媽買吧!”她繼續哀求著,眼淚也掉了下來!
我繼續搖頭,并且告訴她馬上上車!
抽抽噎噎的她哭著上車了!
她雖然沒有嚴重的撒潑,不肯走,但是她是不開心的。
為了讓她開心起來,我學著她的樣子開始哭喊著:“我好想要貼畫,那個貼畫好漂亮啊!我好想要啊!”
她開始側頭看著我!我繼續賣力的學著她的樣子裝哭,她很快的破涕為笑了。
然后她提議說:“媽媽我們角色扮演吧!我是媽媽!”
我說:“好啊。”
然后我們不停的重復著放學買貼畫的這一幕,很快就能看到她的身體輕松了,臉上的笑容更大。
回到家之后,我有運用了刻意夸獎。跟寶爸,姥姥,小姨,玩具小熊都進行了單獨的,刻意的夸獎:“你知道嗎?今天寶丫丫可棒了,她可以管理自己需求了,她特別想要貼畫我們都沒有買!”
這一晚小丫頭是笑著進入夢鄉的。
育兒反思:
其實在要不要給她買貼畫的時候我挺糾結的,反正沒有幾塊錢的東西,買了她不會哭鬧,我也不用費那么多口舌了。這時我問了自己另外一問題:“我同意了這個要求,能讓孩子學到什么呢?”——下次繼續用哭鬧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絕對不是我要孩子學到的東西,所以我下定了自己不讓她買的決心。
當我拒絕她的時候,語氣非常堅決,根本不給她看到我任何糾結和退縮的神情,所以她在要求再三之后,她最終同意上車。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她太懂得察言觀色,她不會放棄任何一絲的機會。如果我們真的和善而堅決的告訴她,她最終會選擇遵守規則和要求的。
孩子委屈的聽從了我的要求,她的情緒我就需要幫忙了。這個時候我先采用無聲的陪伴,看著她哭!在她哭了一會兒后,情緒已經不太嚴重了,有可能會注意到我了。這時我采取了玩笑的方式,學她的樣子哭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
緊接著她被吸引,她自己提出了角色扮演,在相互扮演的過程中,我逐漸的體會了孩子的委屈,不滿,而作為她,不停的強調我們曾經規則的時候,她會更加理解規則,甚至可能理解我的心情。就這樣她的情緒被疏導了。
孩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他們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給孩子機會,就能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最后為什么我還要跟每一個人,還有玩具說她的這次經歷呢?
刻意夸獎,通過悄悄話的形式,看似不讓她聽到,其實又可以確保她聽到,就是為了讓她知道:“哦,克制自己是一件對的,很棒的事情!”當她有了這樣的感觸之后,再次克制自己當下的需求就會更加容易。
孩子一次突然的情緒爆發很可能是因為之前有了情緒的積累(我和老師談論她在學校的表現,她認為沒有面子了),所以才會借由提出某些要求來發泄,因為她不懂得怎么去疏導自己的情緒,怎么去表達自己,她又想知道父母到底會不會重視自己,自然就會以提要求,威脅父母來證實自己是否被父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