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羨,在聽到這個詞時的第一反應是:祭獻。
并不是嚴謹的論文,那我在一開始就轉個題外話。想到祭獻這個詞著實讓我小樂了一下,畢竟當你去面見自身人格里帶有的原型意象時,就像是去與你期盼已久的夢中情人相會一般,胸腔里止不住地流露出愉悅之情。所以每次當我叩響榮格塔樓的木門時,都是滿心歡喜的。他的世界里總是有那么多的意象可以讓我去觸碰和感知,去與他聊既豐富又有趣的內容,在他的引導下去了解隱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受到榮格理論先入為主的影響,我以為克萊因想告訴我們,因為原始所以存在著圖騰與祭拜,因此將此理論命名為獻祭。
不過當看到正確寫法時才想起來,我們的克萊因是一個狂戰士,而非浪漫的吟游詩人??巳R因從字面上說得很直觀了,而我們一看也就明白了,“嫉羨”,這不就是平時常說的“羨慕嫉妒恨”的縮寫嗎?
羨慕嫉妒恨,這句話雖然是一句用來調侃吐槽的話語,不過它在70、80、90后之中流行的頻率之高,以至于我們不得不用它來多說幾句。這句話細細來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羨慕,第二個階段是嫉妒,第三個階段是恨。嘖嘖,果然是高手在民間啊,多么精辟的一句話,幾乎涵蓋了克萊因理論中關于“嫉羨”的核心點。
為什么我們會從羨慕逐漸變成了嫉妒,最后變成了恨?
晚飯后的黃金檔電視劇里,邪惡又充滿欲望的女二號是最容易躺槍的,為了襯托善良無辜的女一號,總有張牙舞爪的女二號配合劇情而生。有時比較偷工減料的編劇就會把這個女二號刻畫得比較直白,具體表現為“憑什么我活得那么苦你卻那么歡脫?”、“憑什么你如此落魄還有那么多人喜歡你?”、“憑什么……”那么多個憑什么,催化了女二號最終想出了若干個無比邪惡的計劃,誓死不把女一號折騰個家破人亡不罷休。避開女一號“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瑪麗蘇屬性激怒了女二號決定為民除害不說,我們來看看真正邪惡的女二號身上具備著哪些突出的特點。
“大家好,我是邪惡的女二號,我是個集巨大野心與欲望于一身的女人,對我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是男人、權利還是錢,我都會不擇手段、竭盡全力去得到他。我明明那么努力在爭取,憑什么女一號過得比我更幸福?我不容許我身邊的朋友比我更幸福,特別是愛情,如果他比我幸福,那我就要比他更幸福才行,他的伴侶是總監,那我的就要是總經理。如果做不到,那我就要想辦法挑撥離間毀了他的幸福。我很擔心我現在的伴侶會離開我,雖然他符合我的要求,而且對我也非常好,但是我依然很擔心,我還是控制不住要去找備胎以保證自己不會處于劣勢。什么?我愛的他跟女一號發短信?我會立刻報復他們,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我要去勾搭別的男人,并且故意讓他撞見,讓他知道我不是非他不可,然后我要在女二號的工作上動手腳,毀了她的工作,讓她在這個行業呆不下去,哈哈哈哈……”【女二號的分享來自真實案例】
我們從女二號的自述中可以萃取幾個點:強盛的欲望(力比多),高意志力,不安全感,恨意沖動,報復欲望,攻擊性,泛化。
結合上面萃取出來的點,女二號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絕不認輸”。女二號這種“絕不認輸”的動力機制遇上了她自身內在強盛的欲望,她渴望擁有最好的物品、愛情、事業、朋友圈子等,隨著她一次次的攀比,欲望不斷升級漸漸脫離了現實,無論女二號再怎么努力,總會有不可企及的時候,逐漸未被滿足的欲望使得她的恨意沖動越來越濃烈,最后轉化為一觸即發的巨大攻擊性,不夸張地說,這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力量,她可以與你玉石俱焚地墜入那個拖拽她的深淵。是的,邪惡的女二號自己活得很不容易,幸福指數也不高,因為在她的精神世界里,隨時有一張血盆大口等待著她認輸,她一旦認輸,就會墜入那個無盡的深淵,深淵里有著她在前俄狄浦斯期未能處理掉的創傷與恐懼。
女二號身上的這種特征,是很典型的嫉羨,且是嫉羨里偏嚴重的等級。其實嫉羨并非“羨慕嫉妒恨”那么單一維度,嫉羨是人性里一種原始的沖動,它不僅人人都有,而且是分有階段性的。我們曾經在前幾篇備忘錄里講過克萊因的偏執-分裂位相,當嫉羨停留在偏執-分裂位相時,嫉羨的傾向是極具破壞性的,它會控制著自體沒完沒了地向外釋放攻擊性,怨氣、仇恨這些元素也會如影隨形地跟著這個分裂的自體,芝麻大小的過失也可以變成這個自體去攻擊對他好的人的理由。比如女二號,就是很經典的例子,她的嫉羨性超我帶給她迫害性焦慮,令她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因此激發著她不斷地去尋求補償。
如果嫉羨停留在偏執-分裂位相之后的抑郁位相之上又會有怎樣的體驗呢?從現象級上來說,女二號也表現出了抑郁位相上的自體會動用的補償機制,只是由于她所停留的位相更原始,因此她最根本的問題核心還是偏執-分裂位相帶來的迫害性焦慮。女二號非常熱衷用賺來的錢幫家里的人購買各種東西,大到電視電冰箱,小到鞋子衣服,女二號幾乎沒有太多積蓄,50%的錢幾乎都會花在為家人買的東西上。但是女二號非常反感自己的父母來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看望自己,更加不同意父母想要搬到女二號居住的城市生活的意見。我們能夠感受到女二號對自己的父母并沒有太多情感,但是他覺得自己應該要對父母有情感,因此借由拼命為父母買東西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當嫉羨停留在抑郁位相上時會出現的情況,自體會感受到罪疚感與無望感,從而驅動著自體去進行外圍的途徑去對客體關系進行補償。
說到這里,嫉羨究竟是什么呢?
嫉羨是一種原始的欲望格式,是一種自動化地向外去尋找和吸取的能力。它會因為每個自體所攜帶的原始能量級別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能,高能量級別的人會將嫉羨表現得更加明顯。
當嫉羨停留在偏執分裂位相時,由于它感受到的客體是部分客體,因此它會鎖定部分客體不好的部分,鎖定它沒有被滿足的欲望,由此不斷地在渴望與幻想破滅的過程中反復創傷,創傷滋生了無窮無盡的恨意沖動,最終恨意沖動將個體心中的嫉羨性超我包裝成為了一個惡超我,一旦激活就會帶給自體巨大的迫害性焦慮。隨著年歲增長,恨意沖動的日積月累,個體被巨大的恨意吞噬,個體的攻擊性靶心會從最先指向惡超我逐漸泛化到社交生活中的客體關系中,將自體本身也包裝成為了一個極具攻擊性、不安全感的惡龍。
當嫉羨停留在抑郁相位時,個體更多感受到的是罪疚感與無望感,由于情感能力還未真正發育起來,個體無法很好地共情客體,只能通過外圍補償的方式來試著緩解自己內心的罪疚感和無望感。我認為這個階段要與俄狄浦斯期的“愛的能力”結合起來討論,因為自體發育到俄狄浦斯期時,將具備愛的能力,他可以將自己成長起來的情感去表達、投注于客體,我們將足夠強烈的力比多投注于客體稱之為情感。而停留在前俄狄浦斯期里的自體,更多是欲望、控制與吸收,自體側重的點是吸收而不是情感,因此是極為原始的依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