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后,我想做一個善良而又霸氣的人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文/小宋老師

01

Lucy是一家外企剛剛上任的培訓主管,同時兼任公司的內(nèi)訓師。和上一任看起來有些兇神惡煞的培訓主管相比,Lucy顯得溫柔又善良。

心理學出身的Lucy,躊躇滿志。她一直想著如何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做管理。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她總是努力做到認真傾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充分的去運用同理心。

然而,Lucy很快就遭遇了職業(yè)生涯的一次重大挑戰(zhàn)——過來參加培訓的人越來越少,請假的人越來越多。

要知道,Lucy所主講的這門溝通課程,可是公司要求相關(guān)人員必須參加的一門培訓課程,培訓成績和年底考核掛鉤。

但是,Lucy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卻被很多員工理解為這個培訓主管很好欺負,不會為難他們的,所以很多員工就變得越來越放肆。

有一次,一位員工連續(xù)兩次沒來上課,Lucy善意的發(fā)了一條信息提醒這位員工。沒想到這名員工來到培訓教室之后,怒氣沖沖的對Lucy說,“我最近真的很忙,你不知道嗎?如果有時間過來參加培訓我會故意不來嗎?還有,今天這課到底幾點才能結(jié)束?早點下課行嗎?”

聽完這番粗魯無禮的話,Lucy被怔住了,愣愣的杵在原地。從那一刻開始,Lucy開始懷疑自己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百般無奈之下,Lucy去和上一任培訓主管請教。雖然上一任主管看起來兇神惡煞,但是她給員工做培訓的時候,沒有人敢缺勤,培訓的教室總是人滿為患。

上一任主管向Lucy傳授經(jīng)驗說,她會在第一次培訓的時候,就明確告訴過來參加培訓的員工:“有本事你們就缺一次培訓試試,我保證年終獎和部門晉升和你們一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

這話雖然聽起來有點糙,但是上一任主管卻通過這種霸氣的方式和過來培訓的員工劃定了清晰的責任界限——我負責培訓,你們負責過來參加培訓。如果你們沒有認真參加培訓,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雙方的責任得到明確之后,參加培訓的員工很少敢隨意缺勤。

在經(jīng)過一番反思之后,Lucy把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個性簽名修改為了:“從今以后,我要做一個善良而又有霸氣的人。

在接下來的培訓當中,Lucy重新和學員明確了考勤規(guī)則,并且表示會嚴格執(zhí)行。在明確了各方的責任邊界之后,Lucy才會實施她的那一套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努力做到與人為善。

后來,Lucy的工作做的風生水起。過來參加培訓的員工,在遵守規(guī)則的基礎上,也慢慢得被Lucy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02

Lucy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過于和善,但是缺少霸氣的人。

缺少霸氣的背后,實際上就是不懂得劃定界限,不懂得去拒絕。這種處事方式,很容易讓一個人每天都活的很累。

很多學生都知道我是學習心理學的,所以心理上有困惑的時候,都愿意通過發(fā)微信的方式向我詢問。

開始的時候,我非常耐心,幾乎是有問必答。但是很快,我就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每天要忙各種工作,還要見縫插針的去回復N多條的心理困惑,會有些吃不消。

可能是有的人覺得我比較和善,所以無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不假思索的甩給我:

“老師,你之前推薦的那本書有點貴,你那邊有沒有免費的電子版可以發(fā)送給我?”“老師,如果想要考心理學的研究生,都要復習哪些科目啊?在線等!”“老師,你能不能幫忙給我女朋友發(fā)條短信,她心情不好,我又不知道該如何安慰?”

還有的同學,直接把我的微信當成了精神上的垃圾桶。碰到不開心的事,就往我的手機上狂發(fā)信息,一發(fā)就是幾十條,而且時間是半夜12點。

記得有一次我已經(jīng)睡著,這個同學看我沒有馬上回復他的微信,就又通過手機發(fā)了一條短信:“老師,看一下我給你發(fā)送的微信,收到回復一下。”

聽到短信鈴聲,我迷迷糊糊的拿起手機,看了一下微信。原來,這個學生和老媽拌了幾句嘴,然后覺得心情不好,無處宣泄,所以就不停的給我發(fā)信息。

這位同學的最后一條信息是這樣說的,“其實也沒啥大事,就是想跟你傾訴一下。”看完這些信息,我安慰了這個學生幾句。學生心滿意足的說了晚安,說要去休息了。而我一直到凌晨都無法入睡。

我并不是在怪這名學生不懂事,這么晚打擾我。我是在怪自己不懂得劃清界限、最終把很多的氣都憋在心里。

為什么有學生會把那些明明可以通過百度找到答案的問題(例如,心理學統(tǒng)考的科目,尋找某本書的電子版資源)硬生生的甩給我?為什么有學生會把我的微信當成是精神上的垃圾桶,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就甩給我?guī)资畻l信息?(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學生覺得我比較值得信任)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總是不善于去拒絕別人,總是有問必答。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幫助學生去網(wǎng)上搜索問題的答案,然后再告訴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習以為常,懶于自己去尋找答案了。

記得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曾經(jīng)說過:別人之所以會這樣對待你,是因為他們可以這樣對待你。

后來,我開始變得霸氣了一些,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會直接拒絕。因為,我希望這樣做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信息,我不再馬上回復,而是過上一段時間再回復。因為,我希望讓學生學會延遲滿足。

開始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我擔心的這種“鐵石心腸”會讓學生生氣,從而對我這個老師恨之入骨。然而,在若干次的霸氣之后,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當我開始懂得劃定界限之后,學生漸漸變得更加懂事了,我也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03

從心理學上講,那些缺少霸氣、不懂得拒絕的人,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往往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從表面上看,他們是在害怕拒絕別人。實際上,他們是在害怕對方會拒絕自己。所以,他們總是會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對方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布琳.布朗這樣說道:

經(jīng)過大量的訪談,我突然發(fā)現(xiàn)許多富有仁慈心的人實際上非常善于劃定界限。如果真正想要實踐仁慈心,我們必須劃定界限,也讓別人學會對自身的行為負責。

也就是說,一個真正仁慈的人,不光應該是一個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善于劃定界限(霸氣)的人。

在《少有的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斯科特.派克這樣說道: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shù)臓幷摚匾墓膭詈陀行У谋O(jiān)督。

看到?jīng)],即使是真正的愛,也不是僅僅包括單純的給予(善良),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霸氣)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地鐵站排隊等地鐵。大家都在按規(guī)矩排隊,忽然,有一位中年婦女插隊,徑直走到隊伍最前面來。

這時候,隊伍中有一位中年男子用非常中性的語氣對這位婦女說:“你好,請站到隊伍后面去,大家都在排隊呢。”

這個婦女一看就不好惹,馬上就朝這個中年男子怒氣沖沖的說:“關(guān)你什么事啊,其他人都沒說什么。”

這名男子沒有這位婦女爭論,只是用更加堅定的語氣再次重復了前面說的那一句話:“請站到隊伍后面去,大家都在排隊呢。”

也許這位中年男子的氣場太過強大,那位婦女沒有再反抗,竟然灰溜溜的站到隊伍后面排隊去了。

我想,一個善良而又有霸氣的人,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此文章為 “大奔二霸” 原創(chuàng),特此聲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