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情緒管理-作死的限制性信念與反思
情緒ABC理論
A不是C的誘因
B才是C真正的誘因
blief,信念,念頭才是真正的誘因
事件不是最核心的,關鍵的是腦子里的想法
反駁自己的信念,事實上人們反駁的都是事件
無法改變發生的事件,不能改變對待事件的態度
改寫情緒四部曲
接納自己的情緒,改為陳訴句,
深挖blief
探索新的blief
除了自己想的原因,是否有其他原因
在新的blief選擇一個可控的,與目標一致的blief
例子,
老板總對我很挑剔,所以很不爽
第一步,接納自己的情緒
不要問自己爽不爽,要描述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怎么看到對自己的挑剔
第三步,除了老板對我的不認可,還有什么其他原因嗎
大部分老板會認為要求高,比較看重他
改寫情緒與阿Q精神
阿Q精神不會對自己有積極改善,探索的新的Blief壓根不存在
改寫情緒會有積極行動
三類“作死”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第一種 恐怖化?!叭f一”,萬一發揮的不好,萬一老板也在,萬一沒有成功
第二種 ,合理化,是一種限制性信念。另外一個類人,消極心態,走走過場就可以(這個煙可能是孩子朋友的,不會就這些問題與孩子進行合理溝通)
第三類,應該化,這個事情明明是這樣的,難道不應該這樣想嗎。你應該跟我一樣。
人的信念系統里,更希望人更人是一樣的
要意識到自己很容易掉入這三個坑里,才能更好的運用情緒改寫四部曲
反思
室友(非一個房間)生活習慣自己不是很認同,不喜歡扔垃圾,會留下一周所有的臟衣服到周末一起洗,占用洗衣機一整天。有時會讓自己非常生氣,甚至是生悶氣,也為此爭吵過。限制性念頭:她這樣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沒有維護公共區域的衛生,她自己也這樣不注重衛生,也沒有必要對她尊重。
反思:也很矛盾,我們的關系也時好時壞,我們同齡又住在一起,我們都有需要互相傾訴的時候,也經常反思自己需要陪伴有接受不了對方的一些生活習性。
探索念頭:也許她本身生活習慣就是大大咧咧的,并非故意如此,我們的生活習慣都不同,如果哪方面真的影響到自己了,可以心平氣和的與她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