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黃帝說,沒事兒別想那么多!

上一篇說到黃帝告訴我們說養生要養真元,其實養生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修身”!

《禮記》中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所以對于君子而言,要想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便是修養自己的品性德行。只有將自我的品性德行修養到了極致,才能以德度人,以己服人。

所以翻開古書古訓,里面有各種各樣出名的或者是不出名的古人們撰寫的如何修身修己的文章,這些文章伴隨著年月流傳至今,也讓他們名傳了后世。

只是這“修身”一說,實在是很寬泛。有的人修德,有的人修自身品性,有的人修待人處事之道,也有的人修養自己的身體,避世之外。

在學醫之初,我的師傅經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習醫先習德”。師傅將他的德行與醫術一點點滲透到我們平日的交談與治病的過程當中。所以及至今日,不管我們的醫術如何,我們心中也都牢牢的記著“習醫先習德”。

那么,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到底何為自身之德呢?

我的理解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爭不搶,不攀不比,不妄議是非”。

我們總是能在充斥于我們耳目的文章之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現在的社會太過浮躁。所以慢慢地,我們也就相信了,我們相信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環境當中,我們也相信我們身邊的人都是十足的“看客”。在彼此的交往之中都多留存了好幾份并不真誠的心思,十足地詮釋了何為“面和心不合”。也許這些言論看在你的眼里略顯刺目,不過也著實是說出了實情而已。

因為現在有很多的人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這份忙碌不止是忙著工作生活,也忙著觥籌交錯;不止是忙著賺錢養家,也忙著東長西短。所以在越來越多的忙碌之中,不止是心疲乏了,就連自以為年輕不過的身體也跟著疲乏了。

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有這樣一段話: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段話想要告訴后人的就是,法道清凈,精神內持。若能做到不管外界紛擾,不跟外人攀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好看,也不攀比吃的食物是不是美味;不因為不如別人而不開心,也能從自己的生活之中找到已存在的樂趣。

《老子》當中有這么一句話:“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并不是我們擁有了多少東西會讓我們快樂,而是心里為了一些事情知足那才是真的知足。

所以在我看來,這便是修身最先應該修的地方,知足而常樂,只有心里歡喜了,身體才不會出問題。因為怒喜思悲恐都和我們的身體有著關聯,這其中尤其是怒思悲(也就是沒事兒總生氣、沒事兒想太多,沒事兒總傷春悲秋)對我們身體的損傷最為嚴重了。


文/小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此刻我正上著體育課 濟南的夏天真是熱的不行 人人都在叫嚷著熱死了 我也不例外 我穿著破洞牛仔褲也覺得出了特別多汗 ...
    仝爽很酷閱讀 173評論 0 0
  • 從無標題,到無標題 文/小植物 1.我不敢去夢想,也不敢去談夢想,因為我知道夢想的背后定是無盡的付出,和很多不為人...
    小植物a閱讀 248評論 4 8
  • 你從江南將她帶往南方 七百公里是她后來再也回不去的遠方 后來啊 我聽說她在遠方愛上了一個陌生人 我聽說她一步步的輪...
    L念北閱讀 213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