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洗澡的時間看完了一集奇葩說,主題為“我們是否應該感謝生活的暴擊。”最后馬東的總結很精辟。
大意為:其實生活的暴擊并不是指那個被擊的當下,而是被暴擊后我們所受的心理創傷。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心理創傷么?不是的,我們只是用感謝的方式去撫平被暴擊后受傷的心靈,這是一個人被暴擊后,能夠自我救贖的唯一一顆救命稻草,無言以對命運的蹉跎時,對自己的一份安慰。
因此,感謝只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受到暴擊后心里舒服一些的方式,而非最佳選擇,因此,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去宣揚,去雞湯。
可是,現在,我在想,馬東說的對么?
我以自己為例嘗試去反駁。
我的生活先后也經歷過很大的起落,以至于現在的自己會很努力,遇到困境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手足無措,相反會比較淡然地去對待遇到的很多不公,或者生活困境。
是我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心態,那我是否應該感謝那些經歷,確切的說,是那些暴擊的經歷呢?
不,我不會的。如果我沒有遭受那些困難,現在的我一定也會很美好,但是那種美好是純粹的,而非兜兜轉轉頭破血流后,才覺生活不應是這個樣子,才變得美好。
但細思過后,除了天災人禍,很多暴擊都是我們選擇的結果,這也就跟價值觀扯上了關系。
在《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中,作者給出了對價值觀簡明清晰的定義,我很贊同。
價值觀就是,面臨選擇時你覺得更有價值的內容。
如果你選擇了一條就是會充滿暴擊的人生路,那就跪著走走完吧。我身邊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就是跟別人略微矯情,跟男友特別矯情。
她男友在我們看來應該算家庭型五好男人了,可是她最終并沒有嫁給他,而是一個較其前男友來說兩個極端的男人。那個男人天天嘴里說的全是事業,生活、家務基礎知識幾乎為零,跟她兩個人幾乎沒有共同語言,一言不合就吵架。
看著她現在生活中充滿暴擊的樣子,我們感到心疼,其實更多的心酸。
所以,我認為對于暴擊這件事的正確態度,并不是感謝,而是復盤。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對心理承受有不同等級的考驗,過了考驗,有的人會用“感謝”的方式去麻痹自己,可是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
我們應該在心里打擊有所緩和后,從頭到尾捋順暴擊的來龍去脈。
看事情的初始,是否是我們的選擇出了問題。如果是的話,深究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從經驗中總結,優化自己的認知體系,從而修正價值觀,讓今后會發生類似事件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并行思考其他解決方案,如果我們做了另外的選擇,結果會是怎樣,是否會到達我們預期的狀態,如果答案為是,下次遇到類似事件后,我們就會知道該如何做選擇。
復盤的目的是為每一個經歷找到最優解。
到這里并非結束,我們還要把用經歷買到的經驗進行記錄,等到今后用到的時候,可以隨取。
因此,面對一切暴擊,我們的態度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不感謝你,但我也不懼怕你,我要馴服你。
大家好,我是婕然布桐,這是我在簡書持續千字寫作的第35/100天,在這里記錄自己的成長,期待五年后的婕然布桐漲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