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手帳12 | 你又目標手段化了嗎?

今天早上我是忽然驚醒的,醒來的一瞬間直接就從床上蹦起來了。
找到手機一看,沒電了,再充上電開機一看,7:05 !
啊~~~錯過了晨起打卡,也錯過了CEO小組的周例會。
然后,我立馬做了一個風險防范解決方案發到群里:

風險防范提醒解決方案:
1.保持每天滿格狀態
2.小米手環二次提醒機制
我已經給我的小米手環設置好了,下次手機沒電,手環也能提醒我。

可是總感覺哪里不對,然后再開手機的時候發現一個新的問題:手機通知欄提示小米手環的電量低于10%。也就是說,可能不知什么時候手環就沒電了,不能完全保證二次提醒的作用。忽然意識到,這就是第一課上所說的目標手段化。
永澄老師常說,任何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所以不要直接就給出解決方案,而是要思考清楚背后的目的目標。
因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就好比我剛才設置的,手環要是沒電了怎么辦,我是不是還需要設置什么新的手段來解決沒電的問題;手機保持滿格狀態,感覺好像很輕松,可是這又是一個新的充電習慣的問題。

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的目的和初衷,是為了早起早睡,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一套自然的生物鐘,不用鬧鐘也能自然醒,而不是等著鬧鈴響,催了一遍又一遍才起來。
所以,我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真實有效能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只是簡單地說幾條方案就好。

對于早起這件事的重要性認識

  1. 早起很重要,這是無可厚非的。早起,意味著有一大段屬于自己的私人時間。比如當下,因為比平時起的早,所以我已經在日更并且接近完成了,而現在的時候還不到8點。
  2. 對于早起參加晨會這件事,我內心的認知是如下的,我6點要早起打卡,那6點半參加肯定沒問題的。是什么給了我信心,讓我認為自己一定能在6點起來,又是什么給我了信心,讓我認為6點醒來,6點半必然能參加晨會?
    我內心的答案是鬧鈴?!棒[個鬧鐘不就能起來了嗎?”,意識到這個答案的瞬間,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也就是說其實我的內心對早起和晨會這兩件事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忽然想起趕早班飛機的經歷,6點半的飛機,我預約了4點40的順風車,而那天,我4點就醒了,這是為什么?因為我的腦子里一直想著這件事,所以自然醒了。
而我們的晨會和早起這件事,我想當然的覺得自己靠鬧鐘就能實現,這樣的內心想法暴露出來,我自己也無語了。

更新過后的方案

  1. 睡前給手機充電。睡前給手機充上電,除非滿格,不要以為小米手機電池容量大就掉以輕心。這個坑已經掉過N次了,應該引起重視,仔細反思。
  2. 手環鬧鈴已設置好,保持定期充電,每月3號附近充一次電。(因為今天是3號)
  3. 少熬夜,把日更提早到早晨寫,這樣晚上就可以早點睡,保持充足的睡眠。

通過這件事,我再次深刻地意識到,重要的不是手段,而是目標足夠清晰明確。當目標清晰明確后,一切資源都會向你靠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