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鄉里喝喜酒,坐車暈車的我,再經過山路十八彎,難受的都吐出來了。老公說:“哎呦,你的暈車什么時候會好啊?”
我準備炒菜,把液氣灶打開,剛想往鍋里放油,老公說:“鍋里還有水,現在怎么能放油?”
吃飯的時候,剩下一些菜,大家都不想吃了,老公說:“你這菜炒的太咸了,否則我就把它全吃掉了!”
吃完飯,老公邊拖地邊說:“以后你們泡完腳擦干再出來,看把地上弄的都是水!”
……
諸如此類的評判,暗含著個人的價值觀和需要。言語上的指責、否定、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人們帶來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然而,我沒有和他爭吵。
而是全身心地傾聽,感受他行為背后的意圖。
“你聽說我暈車,你有些擔心我身體的身體健康,希望我出門前做好防暈車準備,是嗎?”
“你看到鍋里有水我就往鍋里倒油,你有些擔心,因為這樣做油很容易從鍋里濺出來傷到我,你希望鍋里的水燒干后我再放油,是嗎?”
“你說今天的菜太咸了,你有些糾結,因為你看重健康,你希望以后我炒菜時能少放點鹽,是嗎?
“你說讓我們泡完腳,把腳擦干再從洗手間出來,你有些生氣,因為昨天剛拖的地就被我們弄臟了,你希望我們能夠尊重你的勞動成果,是嗎?”
任何人有情緒的時候,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合理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我把以前認為老公對我的指責重新進行了解讀,我發現這“指責”的背后藏著滿滿的愛。
當我只注意老公的行為時,
我就沒有看見他;
當我關注老公行為背后的意圖時,
我就開始看見他了!
當我關心老公意圖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時,
我就真的看見他了;
透過我的心看見另一顆心,
這是一個生命看見另一個生命,
也是生命與生命相遇了,
愛就發生了,
愛開始在心與心之間流動,
喜悅而動人!吸引而幸福!
這就是真愛我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