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那些嬸嬸們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老家座落在長江以北的一個圩區,離長江只有八十華里的距離,嚴格地講,算是江淮之間。但是那些年在外地,我總以江南人自居,應該是受了那首《憶江南》詞的影響吧。圩區的人家,要么駐圩埂而建,要么,在稻田的中間壘起一個土墩,座落其上。我的老家便座落在這樣的土墩之上,取名“高墩”。

? ? ? ? 高墩上只有十來戶人家,你擠我我擠你,凸顯了宅基地的貴重。小的時候,印象中的高墩子是很大很大的,頭頂上的天仿佛就罩著這一塊。而對于老家每個人甚至阿貓阿狗,都存有自然而然親近的感覺。這里是天底下最珍貴最暖心的地方。但是人的感覺會隨著外界的接觸、年齡的增長、生活的壓迫等諸多原因,漸漸改變。這體現在回老家的次數漸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少,便淡忘了那些朝朝暮暮的曾經。以至于生我養我的地方,多年夢中都不曾相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雖說大家為了各自的謀生,各奔東西,一年鮮有見面,但彼此之間的聯系無形之中還是存在的。先前老家婚喪、做屋、生孩之類的大事,有電話聯絡,現在好了,有微信往來。老家自有那些個活躍的弟兄,與時俱進,合時宜地組建了老家群。于是常常有閑人冒泡,發個問候發個笑話或者聊聊家里家外的一些狀況。老家群我偶爾也冒個泡,但更多的是翻翻他們的相互訊息,而自己基本保持緘默狀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這天我照樣打開老家的微信群,幾天不見,目的是看看有啥動靜。剛點開,一組老家嬸嬸們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說實話,平日里司空見慣,對于老家的嬸嬸們沒太在意。這如同看慣了太陽月亮一般,只在意了它們的升落,而升與落的細節,早已在每日的平凡與繁瑣中忽略了。但是這樣的一組照片,卻給了我視角強烈的沖擊,內心無比的觸動。呵,原來一直在我身邊的嬸嬸們,她們竟不知何時變得這般的蒼老,與我印象中的模樣,已相差甚遠。

? ? ? ? 真的,再美麗的容顏,經不住時光的沖洗;再健康的軀體,經不住時光的磨礪。老家的嬸嬸們當年何其年輕又何其矯健,如今,在歲月的流逝中,已變老態龍鐘,已入風燭殘年。惟有不變的,是她們對這塊土地的依戀。雖然,這不是生她們養她們的土地,但最終是她們葉落歸根的地方。她們愛過了甚至是恨過了,縱使白發蒼蒼,背屈腰躬,依然守著她們曾經的付出,現在的擁有;守著她們的永遠再也回不來的青春年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兒時總是在這些嬸嬸們的棒槌聲聲中敲醒美夢。天剛麻麻亮,家家戶戶的燈火亮了起來。雞鴨鵝先叫開了,它們爭先恐后鉆出窩籠,拍打著翅膀,伸長著脖子,彼此親熱地問候,然后一齊紛涌向池塘。緊接著,嬸嬸們挑了滿實的一大擔,胳膊上還挎著一只籮,陸陸續續向池塘集中。池塘頓時熱鬧起來,鵝鴨的歡叫聲與嬸嬸們的歡笑聲,嘩嘩的水響聲,脆脆的棒槌聲,簡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鄉村之晨交響曲。嬸嬸每天的交心是從池塘邊開始的。女人們之間的秘密不經意地就如同衣服洗去了污漬,一干二凈,是保留不住的。一個屋檐下的人,同吃一池水,于是性格相近,趣味相投。用現在時興的話,大家都是閨蜜,可以說說正事,也可以調調侃兒。大不了一頓嗔罵,甚至招來彼此的水戰。衣服洗好了,順便到菜園里掐些菜洗凈帶回。這些菜,就是大米飯的搭檔,絕對新鮮,無污染,脆生生水靈靈甜絲絲,你是永遠也吃不膩的。

? ? ? ? 滿桶去,滿桶回,洗干漂凈的衣服及時晾曬了。家家戶戶門前的曬衣繩上,竹叉上,掛滿了灰白或褐黑的衣服,如旗在晨風中飄蕩。嬸嬸們忙完這,又趕緊做早飯了,孩子們得上學呀。不一會,家家屋頂的煙囟飄出了乳白色的炊煙,空氣中便彌漫了煙火的味道。嬸嬸們邊塞柴火,邊拿起掃帚,刷刷刷地打掃屋里門外的衛生。倘若不爭氣的雞豬亂屙,勢必引得嬸嬸們的叫罵。有時還傳來雞尖叫豬哀嚎,這是嬸嬸們在體罰它們。這時孩子們要注意了。聰明的,趕緊一骨碌起床,揉揉眼馬上接過嬸嬸們手中的掃帚。這樣的孩子肯定贏得嬸嬸們內心的甜蜜。也有的孩子懶,死豬一般睡著,那大半是男孩子,嬸嬸們只是眼鈍了下,裝作沒有瞧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那個年代屋里哪家沒有三四個孩子?梯子檔樣的,都是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像傳接力棒。沒有辦法呀,嬸嬸們也只好讓孩子們自管自,因為她們委實被生活纏得吐不過氣,抽不出時間來打理這些孩子們。就讓孩子們糊得像貓樣的吧,喂飽這些吊罐一樣的肚子要緊。嬸嬸們洗衣漿裳劈柴做飯之外,還得抽空打理自家的菜園。菜園四季常青,換了一茬又一茬,在她們的心靈手巧中,像變著魔術,今兒花開了,明兒掛條了,后天又結果了,總之,天天都有驚喜。平日里夠吃外,怎么還得腌制些,以備青黃不接時用。菜正長時,蓬蓬勃勃地,多了,青飼給豬鴨們吃。不能有一丁點的浪費哦。

? ? ? ? 嬸嬸們真能干呀,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家里的事火急火燎地忙好了,又轉身往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去。畢竟這是一大家口嘴巴的所在,可得要細心地伺候好它。土地出的是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播種插秧,犁田打耙樣樣在行;雙搶秋收,割稻挑籽不落人后。孩子們小,又在念書,搶收搶種時,過不得時令,三五畝田起早摸黑也是忙不過來喲。這時嬸嬸們自發約定好了,換工。今天你幫我來明天我助你,既利索,又熱鬧。大伙兒邊談心邊干活,有說有笑。不時有咯咯的笑聲驚起田里的白鷺,它們邊撲楞著翅膀邊扭頭望著這些嘻嘻哈哈的女人們。忙得像猴子啃大蒜似的,有什么值得這樣開心的?它們實在是搞不懂。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這是忙時,嬸嬸們一點也不比叔伯們遜色。叔伯們干活時,還時不時抽上一枝煙,半天吞云吐霧后,才在嬸嬸的催促中,不緊不慢地做著。惱得嬸嬸們嗔怪自家男人是驢推的磨,推一圈便轉一圈。叔伯們也不計較,憨笑著,誰叫自家的婆娘有能耐呢。農忙過了,公家的事又來了。么公家事?挑圩埂唄。圩區就是這樣讓人不省心,歇不得一下。每天天還沒亮,嬸嬸們便約起,挑擔扛鍬,笑哈哈出發了。感情那股興奮勁,起早趕集似的。那些年挑圩埂可是硬性任務,無特殊情況,必須參加,一般都是在枯水期,河床裸露的時候。河壩上可熱鬧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人來人往如穿梭,黑壓壓的一片。嬸嬸們毫不示弱,大步流星,肩上的擔子嘎嘎地笑彎了腰。等到這一切都忙過了,嬸嬸們仍閑不得半刻。秋來草黃葉枯,是扒柴的好時機。嬸嬸們仍然是起得那樣的早,她們總是早迎朝陽晚接月的那群人。她們不累。她們的腳下仿佛安裝了風火輪,永遠那般無止無休地滑來滑去。才幾天,門前便堆起了幾個高高的柴垛,為那一方灶臺忠誠地守候著,隨時葬身火海而在所不惜。

? ? ? ? 確實是得閑了,嬸嬸們也有手頭上的事要做。她們叫這是私事。做布鞋打毛線衣,是她們以此為娛樂最拿手的絕活。這是嬸嬸們閑暇時的日功課。飯后,暖暖的太陽柔柔地照著,嬸嬸們便掇了個凳子,呼朋喚友了。其實也不用招呼,自動組合,做鞋的做鞋,織衣的織衣,各自形成自己的氣場。觀摩學習,討論指教,鼓勵欣賞,是少不了的,只為給家人添一雙合腳的鞋,置一件適身的衣。穿在家人身上,樂在自已心里,有自豪感,有成就感,花點功夫值得。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老家只有這么十幾家,嬸嬸們都像親姊妹一般,彼此照應著,樂呵著,送走了一年又一年相同的時光,卻迎來了自己一年更比一年的老去。嬸嬸們畢竟不是一家子,也偶有爭吵絆嘴的時候。比如為兩家的屋基場界線,寸土必爭,像斗雞似的蹦來蹦去。但在大伙的相勸下,在長輩的公證中,也就算了。等到屋里辦大事,渾然忘了以前的不快,又交頭接耳一起商量,事情該怎樣辦得條理,辦得對得起大眾。屋里的大事就是自已的事,是容不得半點含糊的,大是大非面前,嬸嬸們比誰都明白。有時嬸嬸們爭吵,是為了自家的孩子。小伙伴們在一起玩耍,哪有不鬧心的呢。逞一時威風,使一時意氣,便有輸贏便有哭笑。笑的無妨,哭的告狀。這樣讓兩位母親也卷入無畏的“護子戰爭”。高潮處,兩人唾沫橫飛,白眼直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辨是非曲直。待其他的嬸嬸們聞訊而來,調侃幾句,也就破涕為笑,各自檢討一番。兩人還沒來得及安慰或教訓自家的孩子,嗨,這兩個小雜種,不知什么時候早勾頭好上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是什么樣的東西讓我們這些咿呀學語的孩子漸漸長大了?是這些日復一日永不回頭的時光。只是我們漸漸長大時,我們不無遺憾不無疼惜地發現,陪伴、見證我們長大的嬸嬸們,卻被時光無情地帶走了她們美麗的容顏,帶走了她們旺盛的精氣。老家這些年長大的孩子們為了生活東奔西走,家中也就剩下了這些留守的叔伯嬸嬸們,是他們在照看著老家,支撐著老家。即便大多數的孩子在外地已買了房子,并且孝順地接她們去住,但是嬸嬸們住不慣生地,仍然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她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因為這里,有她們熟知的一草一木,有她們熟識的鄉情鄉音。她們可以隨處在身邊找到她們的往昔,然后三三兩兩一起,回憶她們共同走過的那些年月,沉湎于激情燃燒的過住。每每回老家探望時,我總愛到嬸嬸們家中坐坐,喜歡她們用慈愛的目光打量著我,喜歡她們的問長問短,喜歡她們還叫我余生伢子。是的,在她們的眼中,我永遠是伢子。其實我多么的愿意我永遠是她們的伢子,就如同愿意她們永遠是我的母親一般。看著嬸嬸們這些照片,這一剎那的定格,我才真切地心酸地發現,她們老了,真的是老了。可是我堅信,她們帶給我的這些記憶,永遠是不會老的。縱使繁華落盡,縱使曲終人散,它們永遠是我心底最柔軟的那部分。遙望老家的方向,祝福嬸嬸們永遠幸福,健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