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看了吳軍老師的文章《對話莊子》之后的心得體會。
在莊子養生主一章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有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失敗是確定無疑的了。
我很早就聽說過這句話,但是直到最近才真正有所領悟。在此之前,我一直謀求在單位時間盡可能做更多的事情,看上去一天下來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對真正的核心業務的提高卻并不明顯。
很多時候我也知道要做減法,可是真正執行起來的時候,卻感覺這件事情要做,那件事情也要做。特別讓人郁悶的是,有時候會臨時插進來一些事情,這事情看上去又是不得不做的,這樣就會打亂原來的工作節奏。一天下來,做的事兒也很多,感覺很累,但是卻缺乏成就感。
這就是我和智者之間的差距啊。他們能夠真正的做到舍得和放下。他們明白我們的時間是如此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必須要有所舍棄。而我卻陷入了一種定式思維,覺得有利的事情好像都應該去做。其實如果我們不能把當前的一件事情做好,那就說明我們應該少做事情啊。與其花時間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情,這樣才能避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一個TED演講《如何掌控你的空閑時間》,主講人勞拉說“我們不是通過節省時間來打造我們想要的生活,而是應當先建立我們想要的生活,這樣時間就自然而然節省出來。”其實和莊子說的是相似的道理。
本文首發于我的新浪微博第五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