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則關于讀書的小故事,寫的挺好,可以在此分享一下。
小孫孫問爺爺:“你每天都在看書,能記住多少呢?反正都會忘記看的內容,那你為什么還要看?”
爺爺要小孫孫把旁邊裝煤的竹籃拿來。小孫孫很疑惑,還是跑去把臟兮兮的竹籃拿了過來。爺爺又發話了,拿了這個竹籃去河邊打點水上來。小孫孫雖疑惑還是照做,很明顯竹籃是沒辦法裝水的。
小孫孫氣惱地跑回來:“爺爺你到底要我做什么?”爺爺讓他再去試試,就這樣反復跑了幾次,水還是沒打上來。爺爺這時候對著惱怒的小孫孫說:“孩子你看看這是先前的竹籃嗎?”小孫孫一看愣住了,先前臟兮兮的竹籃,經過幾次的清水清洗,已經煥然一新了。
爺爺這才告訴小孫孫,讀書過程就像是這竹籃打水一樣。雖然每次都會從竹籃縫隙中流走,表面上看好像我們什么都沒有得到,但不知不覺中,人的心靈就像這竹籃一樣,已經被凈化得澄澈明亮。這就是讀書的意義。你讀過的書雖然記不得內容了,但它還是會融入你的骨血影響你。就像吃飯,你不記得你吃過什么,但會因你吃什么東西,而長成什么樣的骨肉和血。書讀多了,會改變容顏和性格甚至命運。
讀完這個小故事后,我感受良多。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讀書就像水滴石穿,用自己的力量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很多事情;讀書是讓人用最低的成本,培養更高的眼界和格局;讀書,是讓人洗盡鉛華,滌蕩心靈過后,擁有強大的內心,豁達睿智的面對人生。
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