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成長的不同階段,總會有一本劉同的書陪我。它能很真實的反應出我在那個階段的困惑和迷惘,說白了就是我覺得他說啥都像是在說我,我不清楚是不是人迷茫困頓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對號入座。不管是?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還是現在的這本?我在未來等你?。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說,我真的很感謝你。
劉同說,你青春里所有的疑惑,都曾是我的問題。
? ? 從拿到這本書到剛過去的十分鐘,三十四天,此刻算是完整地看完了這本?我在未來等你?,期間有過間斷,但它也還算是我不離手的"枕邊書"。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養成了記錄的習慣,因為不想錯過即時的感受,我正在數字圖像處理的課上寫下這段話!
? 十七歲的劉大志遇到三十六歲的郝回歸,又或者說三十六歲的郝回歸遇到了十七歲的劉大志。看著像廢話,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人設從一開始就吸引我,以至于從開始打開這本書便一直溫暖到了現在。我不羨慕劉大志能有未來的自己可以陪伴,幫助和保護。我反而更羨慕郝回歸能有機會回到98年的自己身邊,一點一點看著年少的自己如何把生活活出意義。不得不承認,我時常幻想如果我有這樣的機會
那十七歲或者更小時候的我就不會那樣艱難和孤單了吧。
劉大志有一群彼此擁有著的朋友,陳小武的原型以前在?向著光亮那方?出現過,是一個賣豆芽的誰,我對陳桐的想象是成績好家境好有主見 想要做什么事兒就目標很明確地達到,但是內心孤獨最后和劉大志他們成為了朋友。這樣就太普通了,里邊有句形容陳桐的話,陳小武說,本來是認為陳桐對什么都不在乎,但沒想到他是真的不在乎。這句話很觸動我,陳桐是一個如此鮮活又真實的人,這樣的內心是要有多勇敢和豐盈。反正我還做不到,以后也不保證能夠做到。后來的結局讓我感到很意外,欣賞同性的陳桐,我怎么都沒有讀懂。
從打游戲證明自己到開始吃力學習的劉大志,勾起了太多我的回憶,那會兒還是高一,更準確地說是初三時候數學老師和我的那次談話。我的數學真的很爛,爛到什么程度我自己也不相信。還記得是一個課間在老師辦公室里,我說的那些話真像極了劉大志,可是那時候的我沒有郝回歸也沒有未來的我自己。不管后來怎么樣了現在都已經這樣了(微笑臉)
"這些他都沒有辦法跟任何人說,說了別人也不懂,不懂還會罵他狡辯。"
"自己不是不想學習,是真的學不會。"
"你不開闊的時候,常會把別人的好意誤認為敵意。"
"真正的改變是不需要告訴你,你也能感覺到的。"
大三伊始,功課和面臨就業的壓力撲面而來 坦白講整個九月份我過得很糟糕,不管是心態上還是身體上都要沉重得多。前段時間因為一門結課作業而困苦了一個禮拜多,從燃起想要努力的苗頭到糾結掙扎,痛苦懷疑,經歷絕望到徹底承認自己做不到,再坦然接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行的事實,自己獨自難過一陣子再重新爬起來去找希望。快三年了,第一次去嘗試自己去試著完成一個東西,期間一直在發生不幸,但也慶幸這些不幸發生在我身上。
劉同說得對,心態比結果更重要。
"或許,每個人都會這樣,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不會明白別人所說的'動腦子'是什么意思。可是當你突然覺得想要變得不一樣時,這個世界就開始浮現出一些或明或暗的規則,一一對比,才知道自己到底差了多少。這種人開始會出現一些特質,比如說敬畏,開始敬畏任何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比不過的人,這種敬畏不是自卑,而是開始學會尊重。
我開始對我從事的行業心生敬畏。開始尊重計算機這個東西,開始尊重我比不過的班里的大神。我從以前做不到就開始懊惱和自責最后放棄 變成了我知道我可能不行 但是我先試試看 不為別的 只是覺得這樣更接近真實
為了證明文科班,為了郝老師,參加了5000米長跑的陳小武,陳桐,劉大志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為了你,我愿意拼一次,不是我真的可以,而是你值得。"
現在的我愿意為我做不到的事情努力,哪怕是失敗。這也要感謝一個人,她曾給過我很多需要上進的理由,告訴我不能墮落。
關于拒絕,看完?在未來等你?我才明白,原來我是個沒有自我的人!?我也很震驚,但我好像確實不怎么會拒絕人。拋開關系不說,但凡有人求助或者有什么樣的要求,我都很少拒絕。甚至從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大多是默默地照做了。以前是覺得這樣是善解人意的表現,原來是自己想多了。
"一個有自我的人,才不會被人影響。"
一貫遇事情往后躲,反正總有人會給我處理的我,依賴太深。即使后來我去了外面上學,也是如此,多數事情都等著別人給我弄,最后發現誰也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的時候,就傻眼了。依賴看似和拒絕無關,實則關聯還是挺大的,因為喜歡依賴,所以怕被人拋棄,所以不喜歡拒絕別人的請求,想讓自己做一個討喜的人,所以敏感孤獨,從不斤斤計較,所以變成了一個永遠照顧所有人情緒的人。只可以總會有人不知道。
"一個人能很爽快地"決定某見事情,才能很爽快地
拒絕某件事。如果你每次都半推半就,大家只會覺得你是那種半推半就就能說服的人,你的決定一點兒都不重要,這種半推半就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看似自己每一步都是做了衡量的最正確的決定,但其實全都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
MissYang說得一點兒都沒有錯。
"拒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對方死心,而不是找借口"。郝回歸讓叮當死心的方法我記不得了,反正好像挺管用。這個方法真心不錯,希望以后我也能學會。
你很難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但你可以覺得只要是年輕的,就都是正確的。現在我也還年輕,雖然我總說自己老,還經常無緣無故被嫌棄。一本書還原一個真實的狀態,今年帶完最后一次軍訓的我,告別了最熟悉的團體的我,必須要向前看了,未來是迷人的,而未來誰在等我,更是讓人好奇,想想就興奮的事情。
從玩游戲找到自己價值開始想要努力學習的劉大志,為了自己能夠做一次決定轉去文科班的陳桐,狂熱的喜歡劉德華生性要強且理智的微笑,沒有選擇的余地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要退學賣豆芽的陳小武,喜歡上自己的表哥郝回歸又和未曾謀面其實是陳小武的筆友暢聊的叮當,還有被撿回來養了四個月的木桶,陳桐的爸爸和叮當的媽媽談過戀愛,劉大志的爸爸劉建國和郝鐵梅離了婚,叮當的媽媽郝紅梅和大志的媽媽是親姐妹,還有見過未來的自己而精神失常的周校工,因為陳桐轉去文科班而成為理科班的第一名鄭偉,他也喜歡微笑,還有微笑的爸爸王大千,體育老師王衛國最終和Miss Yang在了一起,陳桐念清華的姐姐陳程,被挖走去別的學校的何世福,還有也喜歡郝回歸的馮美麗,,,為了文科班,為了郝回歸可以留下一起參加的五千米,廣播站被學校叫停大家一起做的揭發食堂的新聞,一張劉德華的海報微笑和叮當產生的矛盾和決裂,為了幫陳小武買的豆芽,一起去看的演唱會,潑毒死木桶的宋主任的車子油漆,還有對著流星許的愿望,,太多太多的人和事兒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個過往其實我們都一樣,只不過我們沒有向書里的人那樣敢明目張膽罷了。
我承認看到了郝回歸帶他們一行人去看學雪然后給每個人一一寫了信,最后回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哭得稀里嘩啦。可能我都替他不舍。耳機里放著鹿先森樂隊的春風十里,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只好把歲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可能郝回歸的旅行結束了,他看到了十七歲的劉大志那樣熱烈而美好,他越發的覺得自己的糟糕。因為他的出現,影響了一個少年對待時候的態度,變得勇敢,真誠,熱血又充滿了希望。而他也有機會經歷當年的遺憾,讓一切變得也不在那么遺憾。
我是真的忍住了沒有提前拆開那封信,因為我是個愿意一點一點揭開迷題的人。那封信是郝回歸寫給劉大志的手寫信,倒不如說是寫給十七歲的自己的悄悄話。本來想著要去改變劉大志,卻沒有想到最終自己被大志深深地影響著,十七歲的劉大志并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樣子是郝回歸,如果他知道了,他會驚訝嗎?又是什么樣呢?嗯,還是未來見吧。
這是一本溫暖的書,讓我拿起來就感到溫暖。我也想知道郝回歸告白成沒成功,我也想知道劉大志有沒有去找郝回歸,我也想知道后來的一切是不是都發生了改變。我知道我自己正在悄悄地改變,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堅持。一切都來的剛剛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碰見需要的人,碰見給我力量的書,碰見恍然大悟的道理,要是恰是時候,有些道理十七歲懂和三十六歲懂都一樣,二十一歲也一樣。
知道未來,每一天只是等待,不知道未來,每一天才是期待。
未來的我們,是否變成了我們期待的樣子?感謝劉同,感謝劉大志和郝回歸,真的感謝。還有感謝你有耐心看到了這兒。
我在未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