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觀點,尊重不一樣。這里是千語新說。
19年年末的時候,盤點了一下我畢業以來的資產。算上投在房產和基金里的,得到了一個令我有些意外的數字,比三年多來掙得工資還要多上那么一點。
不可否認,這個數字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在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深刻意識到了,錢對我的意義。它根本不是什么可以供我隨便揮霍的鈔票,更不是用來滿足女孩子逛街淘寶時所有的“一時興起”,錢對我來說,是資本,是籌碼,是自由本身。我腳之所踏,非我心屬;我目之所及,另有天地。那天地從何而來?索要無途,祈求無門,我只能靠自己,一點點積攢,一點點經營,像燕子銜泥一樣,給自己鋪就待飛之前的立足之地。
人常說,上山的時候不要一直盯著頂端,只要看著腳下的臺階,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好了。很多人把這句話當做前行路上的方法指引,事實上,這并不是奮斗者的習題冊,這只是成功者的總結書。當你為目標所激勵的時候,丟失目標你無從下腳;當你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時候,一步一步才可能走出一番意想不到的天地。
三年前的我,是沒有給自己設立過這樣的目標的,那時候的我,可能想也不敢想吧。即使在公眾號的世界里,90后一天能出十個融資上億的大佬,我也并沒有因為和他們生在同一時代而擁有什么額外的才智。上班上班,拿錢吃飯。在斜杠青年火了一輪又一輪,都快過氣的時代,我吭哧吭哧寫了快10萬字,連一毛打賞都沒收到過。我就只是笨笨的默默攢錢,拿固定的那些工資仔仔細細理財,連幾塊錢的收益都好好收起來。
倒也不覺得辛苦,畢竟銜泥的燕子也沒覺得苦。反而看著成果一天天累積,心里是很滿足的。沒想到,畢業這三四年,讓我感到最踏實的,竟然是我不經意間做的這最笨的事。
沒跟朋友分享,倒是雀躍地告訴了老媽。老媽當然也為我開心,不過,這件事情,說到底,誰也不會有我自己這樣開心。二十多歲了,第一次完完全全靠自己,給了自己這一份安全和踏實,這種感覺可真好!
過年了,到現在人們還很愛說的一句祝福“年年有余”,不就寄托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愿望嗎?有余糧,今年就是好年景;有余糧,明年就能打起精神,戰天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