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他的“喊麥”生涯 - 草稿

謹以此文,向春秋雅痞文藝三千年老憤青孔仲尼前輩致敬

? ? ? ? ? ? ? ? ? ? ? ? 后學不知上進弟子麝香拿鐵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人!曾在弟子的陪同下,在各國進行傳銷活動。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國民辦高校第一人,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其“中庸”思想一直為人們所推崇,更是被今人奉為為人處世之圭臬。

但是,我們所推崇的“中庸”似乎正在偏離孔老師的教導。

人們通常會將“儒”與“法”對立起來。可事實上,儒與法才是一脈相承的。在我看來,儒,墨,法有一個共同的對立者就是“道”。前者都講入世,而后者卻講出世,這種本質上的對立才是真正的對立。

漢初推行道思想,原因我們都知道,國家經歷了太多戰爭,實在無法組織起有效生產:秦王掃六合用了15年,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2年,國家級重點單位“阿房宮”開始修建,歷時4年,于公元前209年正式落成;同年,陳勝、吳廣起義(據司馬遷說,陳勝是陽城人,我們先不討論陽城是什么地方,他們從安徽大澤鄉走著去北京密云,這不反?讓你去你有什么感想?不敢想,不敢想。);一年后,另一張國家級重點項目——歷時39年的“驪山陵”在西安落成;公元前206年,陳勝起義被鎮壓,劉項二人又和秦朝干了1年,到公元前207年,大秦帝國game over,國祚14載;楚漢相爭又是4年,終于,老劉得了江山。我們用一首句詩總結一下“秦末漢初世道亂,管你是誰就是干”。干完了,什么都沒了,所以道家學說興起,無為而治,政府少說話,百姓百姓愛怎樣怎樣,對于百姓來說,政府少取就是多予。

到了漢武帝時期,道家不太好用了,所以要選一種更好用的,漢武帝比較了一下:法家——法制社會,到底是法大還是皇帝大?墨家——社會主義,對不起我們是封建社會;儒家——皇上,我為您量身打造了一種思想。

皇帝一看,儒學大大滴好,良民滴干活,其他的不要。于是,為了讓自己不變成“其他的不要”,儒學開始變性,中庸也開始變性,以至于到了封建社會末期,竟然成為愚民的手段之一,真不知孔老先生作何感想。

說完“時代的產物”和“歷時與人民的選擇”,我們說回“中庸之道”。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是一種非常非常非常高的境界,有多高呢?就是非常高。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多大鍋下多大米”“掂量著自己吃幾碗干飯”,再通俗點就是:我能吃半碗就只盛半碗,而不是我能吃一碗,中庸一下,那就只吃半碗。也不是現在不少人所推崇的“不做出頭鳥,只做中等人”。孔子說這種就叫“騎墻磨褲襠”(子曰:“鄉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這里的鄉愿就是老好人的意思,不用想太明白每個字的意思,這是哲學,不是討論文學,不求甚解,會意。)但是,孔子“中庸之道”對于個人來說太難了,以至于沒人能完全達到標準,只適合用來作為治世之道。

其實,從孔子的許多言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于人如何做人的態度,但是,猶豫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這些思想傳到我們耳中已經變了許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場雪下的很平靜, 雪后也沒有刮東北風。 午后,天有點暖。 路旁的小樹林。 椅子上,幾位老人。 兩人在暢談著,不時...
    兔子要快跑閱讀 380評論 0 0
  • 也許有一天,我還會記起這里的點點滴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有的一切,皆有因果) 即使我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
    42d48cde4548閱讀 176評論 0 1
  • 我在我的電腦前養了兩株仙人球,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兩株相對而立,在我電腦前遙遙相望。 起初我買這兩株小家伙的時候只...
    肥玉書生閱讀 894評論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