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習的很大的動力就是逃脫周圍的世界,去實現一個華麗的蛻變,接觸到更廣闊精彩、更高層次的世界。
仰望星夜,總幻想著在遙遠的天體上也有一個智慧生命在眺望自己的方向。
但是長大之后,工作之后很多人慢慢被現實消磨掉了激情,心態也開始變的麻木,沉浸在物質的追逐怪圈里而無暇他顧。
其實,跳出來想一想,這和小時候自己想要逃離的生活有什么區別呢?時間就是這樣一件偉大的東西,潛移默化中就改變了你的思想。
于是,人在青年的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復雜綜合體:一方面囿于生活的壓力而麻木前行;另一方面,又在面對留守的同齡人時有一種病態的心里高傲感。
毫不夸張,這類群體的數目很大。曾經,我也有很大的傾向。
好在,經歷過一些人、一些事,三觀再次回到最初的軌道。
生活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存幸福感標準,而這就是我們專屬的生活質量,并沒有統一的物質或精神衡量標準。
當你仰望星空,是否會震撼于宇宙的浩瀚,是否會思考個體存在的意義;當你環顧周圍,是否能感受生活的幸福,生命的多彩;當你靜室獨處,是否會渴望溫柔的陪伴,攜手的安寧。
我喜歡雜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