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睡覺愛好者,春困夏乏秋盹冬眠。
清明節,我在被窩睡了三天。三天后迷迷糊糊爬起來,回公司上了三天班。周末抱著被子,繼續在被窩里睡了兩天。可以說,被窩是我唯一陷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
這么能躺被窩的我,若自我辯解說我不是一個懶惰的人估計可信度很低。但我真的不是,我熱愛被窩只因為它能解決我很多的負面情緒。
應該很多人都有躲在被窩里大哭的經歷,我基本上算是個身心健康、積極向上、愛黨愛國的少女,所以第一次蒙頭大哭這種事發生的時間比較晚,是高考揭榜的那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的我,眼淚像不要錢的一樣嘩啦啦往下掉,那瞬間我最真實的想法是:
這分數也忒對不起寒窗苦讀了12年的自己!
進而扯到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對不起老師的栽培,結果鉆了牛角尖越想越傷心,眼淚更加止不住了。而黑漆漆的被窩在這時就表現出了它的良好功能性,它幫我隔絕了父母擔憂的目光、朋友打探的短信、老師詢問的電話,讓我放心地在這片小天地里卯足了勁地去宣泄自己的悲傷。直到黑色的被窩里出現一閃一閃的星星,我才腫著眼睛下床吃飯,不吃不行,我已經餓到兩眼發暈,空蕩蕩的腸胃要造反了呀。味同嚼蠟般吃了幾口飯,總算有了點力氣,我又爬回了被窩里繼續哭。
后來,我在被窩里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躺了幾天,總算想通了一個道理“不過就一場考試而已,人生多的是各種各樣的考試,一場失手不等于場場失手”。9月份,我拎著一堆行李跨了個市去就讀,開啟了年年拿獎學金的“偽學霸”讀書生涯。
其實我還在被窩里大哭過兩次,一次是大學失戀,一次是畢業實習。
初戀是摯愛,初戀掰了是個坎,若想要恢復少不得脫一層皮。為了悼念這段一去不復返不知何時已經徹底長歪了的愛情小樹,我毫不客氣地在被窩里狠狠哭了幾回,有一回還把隔壁房間睡覺的媽媽給驚醒了,火燎火急地沖進我房間,卻見我整個人拱在被窩里哭成一個蝦米狀。很久之后,我媽媽跟我說,那瞬間她覺得又氣又好笑還心疼。我笑瞇瞇地道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敢這么打包票,是因為在被窩里一邊流淚一邊思考,在黑暗中越哭越清醒,明白了什么人不值得。
畢業實習那次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關于夢想與現實與妥協的“三角戀”。象牙塔里呆了16年,很多事情的看法會變得過于理想化,當遭遇現實的撞擊就如果精致的白瓷碗,“哐”一聲碎成一地的渣渣。那會我縮在被窩里默默地哭,嘴唇都快被自己的牙齒咬破了,腦袋里亂的很似乎有許多聲音和人影在交雜,想抓一個弄清楚卻白蒙蒙一片。被窩依舊黑漆漆一片,像那看不清摸不著的未來,沒有一絲光亮可言。我在懷疑自己是否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就算養的了自己,那父母呢?房子呢?車子呢?我的夢想呢?
我不想說我經歷了什么,反正比起大風大浪的人我這點經歷不足一提,只是我不會忘記縮被窩里哭的那次,這么無力又無奈的我真的很傻也很弱。我討厭妥協,卻不得不向現實屈服,哭完后少不得一番自我安慰“小女子自當要能屈能伸的”。
被窩,它不是逃避的場所,不是安逸的溫床。它于我而言是一個能讓我適當調節不良情緒的窩,它是一個能讓我安安靜靜去思考的窩。感謝這些年的被窩,撫慰了我雜七雜八的負面情緒;感謝這些年的自己,不管碰到什么都不改初心依舊是社會主義的好孩子。
何以解憂,唯有被窩。
難過、傷心、失意時別硬撐著,還有一方被窩能讓你釋放。我知道外面有霧霾,但也知道屋里的床上有新換的被套,有拍松的枕頭,深深呼出一口氣滑進被窩,好好地睡上一晚罷。畢竟難題之所以被稱作難題,正因為它是很困難的遠非你哭一場、睡一場就能解決,說句不好聽的“哭完了那就繼續上路吧”,哪怕前方風雨兼程,你也是要走下去的,那么勞心勞力當然得抓緊時間去調整與休息。
愿,你能為以后的自己奮斗出一個溫暖的被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