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從概念和方法兩個方面談了如何選擇高考志愿(如果再填報一次高考志愿,我會這樣選擇......),但對于填報志愿需要考慮的因素里面,究竟是地域、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沒有談清楚,因為自己在這方面也沒想太清楚,所以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一想到上面的學校、地域和專業三個因素,通常會一頭扎入到研究三個因素本身。實則對于填報志愿時,三個因素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最完整的問題表述應該是“報志愿時,哪個因素對于自己的××更重要”,這里還需要考慮“主體”和“目標”。
一、主體:自己
這里的自己,就是高考生目前的所處的情況,如自己分數,自己城市,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愛好等。然后再在基于自己情況的前提下探討地域、學校和專業三個因素。
1、自己的分數決定了自己能選擇的大部分可能,如分數不夠選擇985、211學校的話,只能選擇省屬或市里的學校。分數不夠選擇北京的學校,那只能在其他二三線城市里選擇。
2、自己愛好決定了自己的專業方向,如喜歡烹飪,可以選擇烹飪專業學習。
3、自己所處的城市不同。在二三線城市的想去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沒準喜歡去偏遠山區呢。
4、家庭背景的影響。有的不是父母幫考生直接選擇這種影響,有些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從事的職業給考生一個很好的參照。
通過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之后,再去考慮地域、大學和專業對于自己來說哪個更重要。
另外,我們選擇地域、學校和專業時,可以通過自己更看重哪個因素來排序,另外,也可以通過找到自己不能忍受的因素進而作出取舍,如自己不能忍受在二三線城市,那就直接在一線城市里選學校和專業就可以了。接著如果也不能忍受調劑專業,那么就選擇去一線城市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至于學校么,就在滿足以上條件下盡量選擇排名考前的學校。這樣通過反向篩選的方法幫助自己更快的作出決定。
二、目標
“哪個因素對于自己的××更重要”,這里沒有填寫的詞即是目標,可以填寫“畢業找好工作”,“自己終身的事業”,“自己的愛好”、“自己的人生”等等。
如問題設定為“填報志愿時,哪個因素對于自己畢業找好工作更重要”。判斷如何找好工作是很復雜的問題。涉及到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找好工作與上哪個大學也許并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工作中的要求與上大學時學到的知識差距還是很大的。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工作本身的要求。
每一個目標都沒有好壞,找一個好工作,也是一個現實的目標。因為人們的目標不同,所以地域、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目標看得更長遠點,以終為始,思考自己上大學對于自己的人生終究有怎樣的意義?與思考自己上大學對于自己找工作有什么意義?顯然前者比后者看得更遠,那樣選擇志愿時也就不會被眼前的目標做遮蔽。
最后,總結一下,“填報志愿時,哪個因素對于自己的××更重要”,這個問題里,需要考慮:自己所處的情況、目標和填報志愿的影響因素。三者需要綜合考慮。把目標設定的更遠,不被眼前問題所糾纏,自己也就能走的更遠。哪個因素更重要沒有標準答案,問題不同,思考就不同,所以首先要確定提出的問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