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改變軌跡

從喜馬拉雅第一次了解羅胖的《羅輯思維》到成為《得到》的忠實用戶;

從專欄訂閱后簡單的閱讀到加入007群體之后寫作的實踐;

從熬夜晚睡的起床困難戶到如今早睡早起、運動冥想的身體力行者…

談成長,覺得自己還不夠格,畢竟短短一年多,我依然還是原來那個我,沒有成長為傳說中的各種高大上。可我已然不是原來的那個我,變化已經發生。

變 化 1—— 行 為

聽 → 寫

之所以會通過喜馬拉雅接觸到《羅輯思維》,只是冥冥感覺應該多開闊下自己的視野和思路,多聽聽大咖們的見識,利用下暗時間(洗漱,上下班,坐車等零碎時間)了解點新事物,殊不知這初期的小念想重塑了現在的我。

雖然一開始只是利用閑散時間隨便聽聽,但是到推出《得到》APP便立馬成為其忠實用戶。我從最初的音頻學習到一有空閑就閱讀專欄內容,而這時,我依然只停留在聽和閱讀的層面。直到一個偶然機會看到笑來老師專欄下面的留言,知道有007這樣一個大家抱團堅持寫作的群體,于是當天就報名加入,至于自己會不會堅持寫七年,七年之后是否會站在南極雪原上,我當時還真是沒怎么當真,僅僅體驗一把而已。

沒想到的是,自5月份加入以來至今3個月的時間,我不但堅持了下來,完成累計四萬多字的寫作,還通過007這個平臺接觸到大量優秀的人,不但學會了思維導圖工具的使用,還鏈接到同城和我一樣有著學習熱情的伙伴們,最重要的是,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各種綜合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

如今的寫作不再是完成任務似的擠牙膏,而是酣暢淋漓的自我梳理和表達。

熬夜賴床 → 早睡早起

我的一貫主張:“懶覺是對假期最起碼的尊重”,工作日的早起也是我的一大折磨。由于晚起逐漸養成的熬夜惡習,甚至后期發展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覺,第二天昏昏沉沉,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修整沒幾天后又重蹈覆轍,陷落在追劇的深淵里無法自拔。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我依然無法到點就關機。

我最大的幸運便是加入007之后第一個月遇到的值月組長——“龔少”(一位資深時間管理教練)

在他的帶動下我加入到早起打卡的隊伍里,雖然一開始反復了幾次,斷斷續續沒能每天完成,但到現在近3個月的嘗試,我逐步養成早起的行為習慣,用早起倒逼早睡,我現在也能在11點之前進入睡眠。

早起對我最大的影響,便是一大早就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讓我一整天都處于愉悅的狀態。由于早睡,按時遵循人體排毒時間,我原來各種不好的身體癥狀都有了顯著改善:皮膚明顯變好,既不怎么掉發,臉上也不長痘痘了。

可見,再昂貴的化妝品,再奇效的治療方案都抵不過的簡簡單單的“今日覺今日睡”!

每天的晨間日記,除了讓我欣慰于昨天的早起成就感,也讓我活在對未來的憧憬當中,更讓我有了反思自己和修正Bug的難得機會。

心煩意亂 → 運動、冥想

“你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想的太多而讀書不多。”

對這句話的深表認同來自于我深刻體會到的胡思亂想給自己帶來的強大負作用。無意識陷入到情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不但自己精神狀態糟糕,常常還會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打擾。通過《精力管理》一書我重新開始制定了自己的運動計劃。

另外,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冥想這個理念之后,我也開始嘗試每天睡前冥想。

目前為止我最大的收獲便是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原來困擾我已久的失眠,如今不藥而愈,看著那一盒盒即將過期的安神補腦液,不但不心疼反而無比喜悅。至于冥想能夠開啟元認知能力,鍛煉自己的專注力,甚至是培養自己意識不被杏仁核綁架的控制力,我目前仍未到達那么高的境界,但心情好和睡眠佳已經是冥想送給我最棒也最實用的禮物了。

焦慮自責 → 重新學習

一直以來,英語是我最大的痛點,無論是高考的失利,還是國外旅游時的“呆若木雞”。每每由于英語能力不佳導致的失落我都會歸因于上學時對英語的不用功,然后產生滿滿的自責以及莫名的焦慮,可我從未認真想過自己開始重頭學習。

直到看到笑來老師專欄再次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看到007的戰友零基礎重新學習英語的事例,我才決定不再把時間荒廢在自責和焦慮中,重新每天開始背單詞、練口語,哪怕只是為了將來去到不同國家能自如的和外國友人聊天。

而在重新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收獲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大驚喜,便是改變自己喜好的同時,提升了自己的攝影素養和音樂鑒賞力。在英語趣配音app的口語練習中,我嘗試過動漫,美劇,廣告,紀錄片的配音,幾百個作品下來,我學會了《地球脈動》拍攝不同場景下的畫面構圖和光影色彩的搭配,通過背景交響樂的不同剪輯渲染出動物們的各種情緒;配音的同時領略到各類廣告的設計和創意、精致細節的呈現、不同品牌彰顯的不同生活理念等等。我漸漸對廣告產生了濃郁的興趣,開始喜歡觀看各種各樣的紀錄片,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知道追劇。

變 化 2—— 思 想

機械聽從 → 獨立思考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乖”孩子,我也是一直被這樣夸大的,“聽話”是被表揚的一個重要特質。

小時候大人怎么說我就怎么做,所以父母夸我省心;上學之后,老師怎么說我就怎么做,我也就成為了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工作之后,領導怎么安排我就怎么順從,也很好“管”。

直到通過一段時間的大量閱讀和收聽音頻之后,同樣的一件事從不同的視角解讀之后,我逐漸有了自己完全獨立的思考,不再是原來“別人說好我就認同,別人說不好我就敬而遠之”的態度。而經過獨立思考后,開始學著從不同角度看待同樣一件事情時,我有了自己的思維框架和判斷,并從此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別人評價如何,我都重新獨立分析“是否客觀?優勢和缺點分別是什么?如果不好,有沒有可能往事態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全是優點,有沒有潛在的風險?”等等。

只有像剝洋蔥那樣一層層撕開原來的表皮,你才會看清它有心無心。

單維意識 → 多元分析

原來的我屬于典型的一元思維模式,小時候看電視劇我都會問爸爸那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就不能做壞事,一旦被我認為是壞人那就十惡不赦。

直到自己重新理解了魔鬼經濟學里的幾個案例之后重新審視:

出發點好的事情最終也會釀成大禍,比如從禁止墮胎到墮胎合法化之后犯罪率的降低;

眼前的災難很有可能帶來新的契機,比如黑死病肆虐歐洲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卻也同樣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任何事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單一因素造成的結果,而是經年累月不同事物的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事實呈現。當把時間的跨度拉長,把空間的聯系多樣化,不再鼠目寸光只盯著眼前之事,用宏觀的上帝視角縱觀全局,你也才會看清:

原來以為的好事,很有可能釀出慘劇。

原來以為的災難性打擊,也許正是你重新步入新世界的機遇。

當學會用發展、動態、多元的思維方式審視問題時,你才有可能獲得別人無法覺察的洞見,透析事物深層次的內涵以及那鮮為人知的隱秘關聯。

鍛造出的那顆通透玲瓏心必將還你一個恢弘大氣、慈懷悲憫的人生見地。

恐懼風險 → 理財投資

聽過一輪輪股災釀成的一場場人間悲劇,對不確定性和投資風險的恐懼讓我從未真正了解過什么是價值投資,更何談涉足。之前自己的錢除了無端揮霍之外,剩下的就是存銀行,最多買點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

但通過李笑來、吳軍,王爍、王煜全等多位老師專欄的洗禮后:

我明白了投資的剛需是避險,投機的本質卻是在冒險

認同了留出一部分閑置資金判無期徒刑作為投資的理念。

梳理了自己的投資需求是溢價跑贏通脹而非投入全部身家靠股市投機翻盤博大

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自認為全面的投資配置方案,從股票基金到黃金外匯,從保險到個人技能的學習投資等等,從此開啟了我的理財投資之路。

靜態短視 → 長遠規劃

當自己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之后,便不再是原來那個短視的鼠目了。

跟著專欄里的學習打磨出一個個全新的概念指導生活、應用實踐之后,看似沒發生那種一夜成名或者瞬間暴富之類的橋段,但很多觀念的顛覆所引起選擇的不同,通過日積月累的復利效應,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相比絕對煥然一新,我對此深信不疑。

暫不談十年,僅僅現在的三個月,重塑習慣之后的我元氣滿滿,著力于重要的事,平衡好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會是將來的一大筆財富,并且任何人都拿不走,伴隨終身。

當自己學會用動態發展的思路對未來做出長遠規劃時,我做出的最有價值的決定,便是選擇投資自己的健康與大腦。

變 化 3—— 心 態

浮躁 → 靜悅

前幾年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處于各種焦慮中,浮躁的心態變得平時做事情時往往不做心慌,多做多錯。心越是靜不下來越是著急,反而越容易出問題,莫名陷入一種上班焦急下班焦慮的惡性循環中。不論是專注力還是思維的創造性都有障礙,仿佛一口即將枯竭的井,看得到事態發展下去的惡果卻無能為力。

然而通過新嘗試而引發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改變,產生的漣漪效應很快讓我進入了正循環。

身體機能步入正軌后儲蓄的精力讓每天工作量的完成游刃有余,逐漸建立的冥想和反思機制讓我回觀自身存在的不足,專注力的回歸讓我慢慢從原來的心煩意亂進入到張弛有度的節奏里。每天這種“淡淡的喜悅”增加了白天血清素的分泌,夜晚也就有足夠的褪黑素來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

優越感 → 包容心

由于感覺到自己每天堅持學習,初期的內心產生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對知識的焦慮感覺到時間明顯不夠用的情況后,看到消磨時間的人就特別容易沒有耐心,不經意間就會流露出輕慢的態度。

持續一段時間,隨著學習和踐行的不斷深入,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態度,想清楚了一個問題: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時間花銷,其實并沒有高低之別,而我不應該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選擇。我在閱讀和寫作中收獲的充實并不比別人打游戲刷網頁有多高級,樂趣對于每個人是一樣的,從自己的選擇活動中獲得滿足感是每個人的權利。隨意去評判閱讀、學習、寫作是高級趣味,游戲、閑聊、淘寶是低級趣味,這種差別化的價值排序只是個人選擇,不是對每個人的硬性要求。我之前的行為態度非常不公允。

除此之外,迭代認知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通過閱讀學習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更高效的工具,不都是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充滿彈性更有張力嗎?當你自認為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后,難道不應該用更包容更謙遜的心態去面對依然處于混沌狀態、心緒不夠清朗的小伙伴嗎?

表現型人格 → 學習型人格

之前的自己屬于特別愛表現、特別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吃到什么好吃的,去過什么好玩的地方全部都要公之于眾,仿佛哪天沒發就沒有存在感似的,生怕時間長了就會被大家遺忘,走火入魔的時候還會為了發朋友圈而去做一件事,卻并非真正享受那件事本身。細思下來,之前的自己就屬于表現型人格。

如今的我把關注點放在具體生活里,活在當下的每一件事情中,哪兒還有多余的時間顧慮要不要發朋友圈,有沒有人給我評論等等。把焦點集中在每天的所觀、所聽、所學、所思,時間依然覺得不夠用,分秒必爭。沒有原來那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回到自己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面打磨自己。

至于是否會被朋友們遺忘,并不是看你在大家面前刷多少次吃喝玩樂,而是看你能否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為其提供價值。所謂的存在感,取決于每個人自身實力和所擁有的資源,而非簡單重復的朋友圈出現頻率。

后記

短短幾個月的嘗試,雖談不上脫胎換骨,但重塑之后的生活作息讓我受益匪淺,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我只希望我的變化能夠引起你哪怕一丟丟的興趣,讓你產生重塑習慣的一絲絲念想,愿意去嘗試,跨出最初的那一小步!

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我也期待著你能和我一起,在靜悅的時光里享受生命的張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有一個可愛的弟弟,他是在2016年出生的,今年剛滿一周歲。 他有著雪白的皮膚,晶瑩極了,皮膚摸起來很光滑...
    智智123閱讀 257評論 0 3
  • 你坐在海邊 想沉淀一下自己的那顆浮躁的心 雖然不曾與海浪近距離的相擁 卻已是敞開了心扉 有什么是比凝望 更近的距離...
    玉暖_生煙閱讀 435評論 3 5
  • 終端輸入以下代碼回車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
    那個誰_5207閱讀 36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