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行腳的意義。

一頂斗笠,一領衲衣,一雙皂色的鞋子,一個清癯的背影。提起行腳二字,這是我能想到的全部畫面。


他們的面容好似鐫刻著幾百年磨難,寬袍大袖中像是裹挾著幾千里的風塵,他們自落日下、夕陽里的消逝時光中走來,向明月下、清風里的無人翠谷中走去。在這來去之間,他們一直都在永不停歇的踽踽獨行,用一雙雙強悍的腳板,一行行深深的腳印,丈量著這個世界的廣度與厚度。


很多人對他們的存在感到費解,在這個時代,人們的各種需求已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為什么還會有人去過這種簡樸的有些原始的生活?他們生活的意義又在哪里?難道真的如同高曉松所說:“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懷著這個疑問,我拜訪了了很多修過行過腳的法師,看了很多行腳者的傳記,大多數的對話和描寫并沒有我想象的神奇,但我還是能從這些平實樸素的表達中找到了一絲幸福的方法,而我將從幾個大家容易理解的角度說明它們,并教你怎樣把這些“方法”運用于生活。

(一)行腳的艱苦條件能降低自己的刺激閾值

人的劣根性在于: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得到的將被遺忘。

感情如此、物質如此、體驗更是如此。而我們追求感情、追求物質,其實正是為了獲得種種的體驗。但體驗這種細微的東西,是很難把我們的心靈真正喂飽的。就像細沙終將從指縫中流逝殆盡一樣,把握再多,也是徒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不再用力的“握緊”手中沙,慢慢的學會伸平手掌,夾緊指縫,保住僅有的沙子不再流逝。

行腳,就是這樣一種“伸平手掌,夾緊指縫”的過程,它可以降低我們的刺激閥值,放松我們緊繃的神經,從而使得我們內心的質地更為緊密,更能留住那些細碎又美好的體驗。


(二)行腳能給自己的內心脫敏,擁抱真正的成熟

隨著行腳僧體驗與了悟的增長,他對自己內心相狀的挑剔就會愈加細微;但對于各種外界現行的反應則會越來越麻木,這是他的心已調伏的征兆。

你或許會認為,自己的心越清凈,就愈有可能看見他人的狂亂,但事實恰好相反,我見過的幾位行腳僧對于他人粗糙的身業和語業幾乎處于一種完全脫敏狀態,不過這也難怪——他們路上遇到的不友善和不理解要遠比我們多,這方面的功力自然更加深厚。

而生活中沒有“條件”給自己脫敏的人,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達到脫敏。如果你對他人的情緒非常敏感,那么你就可以刻意的多接觸情緒不穩定的人,但不要把寶貴的注意力放在他的情緒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情緒上——觀察自己內心念頭的變化和走向,并找出不合理的那些念頭予以糾正,久而久之,你對“腦殘”的容忍度就會越來越高。當然,我們脫敏不是為了容忍腦殘,而是為了不讓腦殘影響我們。

如果你敏感的是其它方面,基本操作也差不多——一找到自己可以承受的不適的限度,并有次第的去接納。

(四)行腳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中寫到: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它——這句話用來形容自找苦吃的行腳者們再合適不過了——他們是英雄主義的踐行者。

他們不是特立獨行,只是明白“痛苦”是這個世界的本質,而他們想要去無限度的接近本質,以獲得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他們每天的工作也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他們知道“痛苦”是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用任何的手段去阻擋它都是徒勞,就連快樂,也不過是“痛苦”的式微而已。所以他們逃離“貪愛”的麻醉,從昏睡中驚坐,用最原始的方法,去尋找“痛苦本質”的解藥。

真正的行腳僧們都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存在,尋師訪友——他們的老師是痛苦,他們的好友是無常,這兩位能帶給他們的東西,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這個東西的名字叫成長。

他們就像是《黑客帝國》的男主角一樣,都是對抗大多數的勇士,他們的舉動看似是逃避精彩生活,其實卻是不抗拒可怕的痛苦。后者才是真正的不逃避——不逃避內心的痛苦、不逃避自己的渺小和無力,不逃避環境中的各種惡意。

相比起來,我這種妄圖通過快樂來稀釋痛苦的人,更像是逃兵。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千萬場故事,沒有哪一場能離得開生死疲勞。

關于英雄主義,羅素在另一本著作?約翰?克里斯多夫?中作出了精彩詳盡的解答,我覺得這也是行腳僧們的內心寫照,更可以作為你我的生活指南。

————你得對著這新來的日子抱著虔敬的心。別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論統統丟開。所有的理論,哪怕是關于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對人有害的。別用暴力去擠逼人生。先過了今天再說。對每一天都得抱著虔誠的態度。得愛它,尊敬它,尤其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發榮滋長。便是像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你不用焦心。你先看著。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樣,像它那樣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誠,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會順當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干嗎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嗎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 竭盡所能。

(五)行腳能把自己對外境的依賴降到最低

行腳僧在路上是沒條件像平常那樣隨時愉悅自己,隨時滿足自己,久而久之,他們會把自己對環境的需求降到最低,這固然是因為自我保護的本能,但卻可以讓他們收獲一個更自由的自己。

所以行腳路上,他們是不建議帶太多東西的——如果因為各種顧慮你帶了一大堆東西的話,你還不如出去旅游來的劃算和安全。

除了一些安全工具和生活保障用品,你只需要把自己那顆塵霾已久的帶上路就好,任何的戶外用品,都不會比你那顆向往自由的心給予你更多的幫助。

只要我們內心還存在對外在的東西太多依賴,就說明我們的心還沒有真正地獨立,還是脆弱的、有漏洞的


(六)行腳是看風景的最好姿勢。

好的行腳僧面對外界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但正是這種漠不關心,能夠讓他們在面對森羅萬象的時候不糾結、不染著、不妄圖控制,因為一路經歷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他們自己的局限和世界的邊界,所以他們和萬物 能夠如同水和油共處一瓶般各安其份,彼此觀望。

而因為不貪戀、風景永遠是風景,因為不控制,風景背后猙獰的面目永遠不會向你顯示——你不犯 它,它也不會犯你。如此一來,這群行腳者反而能夠領略更多來自“風景”的偉大體驗和美好印象。

一路上的風景從夏花絢爛到秋葉靜美,每一份都他們認真對待。但之后的路程他們也走的心無礙,不會為任何風景牽絆——因為他們相信,遠方還有更美好的風景等著他們去領略。

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學習行腳僧們的這種態度,面對美好事物的時候,少一份貪心,多一份敬畏,你將獲得更多的美好。


說了一大堆行腳的好處,到這都不是我即將去行腳的理由,如果我行腳需要理由的話,那它一定來自下面這個問答:

佛學院的一位法師曾經背著小包拿著方便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看過色達、麗江、長白山的無數美景。我問他,「你去過這么多地方,哪里最美?」他想了想,說,「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昨晚居然失眠了 這種感覺讓我心驚
    喵的宇宙閱讀 232評論 0 0
  • 我曾迷戀過一個聲音 他叫陳鴻宇 完了完了 他火了 燈都熄滅,手機突然的亮光格外扎眼。QQ音樂提醒我——你關注的歌手...
    Yuki五月茶閱讀 210評論 0 0
  • 標簽的語義 通過標簽判斷內容語義,例如根據h1標簽判斷出內容是標題,根據p標簽判斷內容是段落、< input >標...
    不忘初心___閱讀 145評論 0 0
  • 地鐵上,對面座位上的年輕男孩 帶著耳機 偷偷用手機屏幕當做鏡子 整理自己的頭發; 旁邊的阿姨 在整理自己隨身攜帶的...
    君之語閱讀 238評論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