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什么時候開始回憶呢,櫻桃小姐看著《小王子》里文字,思緒卻飛回了南方的故鄉。她想把曾經經歷的那些,一點點的拼湊起來,可那些畫面就是不聽話地滿腦子飛......那,就先從“初陽”開始吧。
? ? ? ? 櫻桃小姐是在初三的一個下午遇見他的,也就是后來葡萄小姐寫的一篇文章里的男主——“初陽”。那是在備戰實驗考試的緊張階段,下午,初三的同學們全都到實驗室進行練習。結束之后,櫻桃小姐在教室外面等她的一個好朋友,卻沿著窗戶的夕陽看到了正在做實驗的他......
? ? ? ? 后來在她向葡萄小姐回憶這段故事的時候,講到:“也就是那一刻,讓我覺著特別美好,想讓時鐘停止轉動。”后來的后來......櫻桃小姐,葡萄小姐,蜜桃小姐以及“初陽”都成功考上了同一所高中,雖然櫻桃小姐和“初陽”沒有考好,沒能進入學校的實驗班。。。
? ? ? ? 上了高中以后,櫻桃小姐算是真正開啟了她的暗戀模式......看到年級成績排名單上他的名字,會暗暗地讓自己要努力努力,加油加油;看到他經過自己的教室,會不自主地把目光透過窗戶跟上他的步伐;看到他向自己的反向走來,會假裝鎮定地和他打一聲招呼:“嗨”,然后擦肩而過......
? ? ? ? 可是后來啊,她男生中的朋友和她說,“初陽”并沒有那么好,說他是怎樣的自負,有怎樣強的好勝心,在追哪個女生,又和哪個女生談上戀愛了......這些,櫻桃小姐都慢慢地知道了,可仍舊也不知道。她后來和蜜桃小姐說到;“不管別人怎么說他,他在別人的眼里是什么樣的,我都相信他是美好的。”這就是櫻桃小姐,她所認定的人,事,便不會有所改變,便會固執地去相信。是的,她是很傻,可是誰又沒有傻過呢......而她和“初陽”的故事在他們的高中生活里,也就那樣悄悄地開始,悄悄地結束......
? ? “快快快,你有時間嗎?”在高中的第一次運動會背景音樂里,葡萄小姐興奮而又著急地問櫻桃小姐。
? ? ? “有啊,怎么了?”櫻桃小姐十分不解地問道。
? ? ? “帶你去個地方。”說完,便拉著櫻桃小姐往教學樓跑去......
? ? ? “有沒有覺得他很帥,尤其是眼睛,似乎發著光”葡萄小姐指著高三一模展板上藍色先生的照片問道。
? ? ? “確實。”櫻桃小姐看著藍色先生的眼睛......
? ? ? ? 就這樣,不知道是葡萄小姐的宣傳能力太強大,還是那時藍色先生太有名,桃氏一族成功知道并了解了藍色先生——高三二班的,班主任是化學老師,但他物理很厲害,有女朋友,一模的時候總成績在全年級第一,等輝煌戰績......后來,經過她們的不懈努力,成功加了藍色先生的qq,可是櫻桃小姐卻從來沒有和藍色先生聊過一句......之后,她們總是在中午12點40和下午6點10 分左右進學校,然后慢慢地走向教學樓,盼望那么一兩次的“偶遇”。而在晚自習下課后,教室在天南地北的三個人總是聚到二樓的樓梯口,然后一起回家,在茫茫人海中也不忘尋找那個身影......
? ? ? ? 那一年高考之前,葡萄小姐和蜜桃小姐去藍色先生的教室送了明信片,但是櫻桃小姐什么都沒準備送......之后,高考成績出來了,藍色先生是全市第二,全校第一。那晚,學校上空的煙花綻放了好久,而桃氏一族的那三小只們在學校停留了好久,望著綻放的點點星光,
? ? ? ? 她們互相問著:“大神應該會看見吧,這是屬于他們的煙火。”
? ? ? “嗯,會的,會看見的。”她們篤定地回答著。
? ? ? ? 他就是那閃著光芒的星星啊,他一定會看見的。而她們濕了眼眶......
? ? ? ? 這是櫻桃小姐,活在現實與理性之中的櫻桃小姐。她知道自己對藍色先生和“初陽”的感情是不一樣的,可哪兒不一樣,又確實說不出來......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只可能藍色先生生活中的過客,不,過客也算不上吧。所以,她,什么也不曾留下......
? ? ? ? 之后的之后,桃氏一族的姐妹們高考了......在那個暑假,葡萄小姐和櫻桃小姐一起去考駕駛證的科二,再次遇到了藍色先生,然后看到了他無名指上的戒指......再然后,在和一名學長吃飯的時候,聽說,藍色先生差點被退學了,她們都很驚訝地問為什么?
? ? ? “因為他不想學啊,掛的科數太多了。”......
? ? ? ? 櫻桃小姐覺著莫名的悲傷,覺著怎么會這樣啊,她不愿相信曾經仰望的星星在墜落......可現實又在告訴她:傻子,什么都是會變的,別固執了,就像你曾經覺著香菜難吃而現在卻喜歡吃一樣,別固執了,這就是成長,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
? ? ? 可是啊,櫻桃小姐不愿那樣,她還有夢,她仍舊會固執地相信自己......
? ? ? ? 最后,不知道是她們的故意還是真的上天的安排,櫻桃小姐和葡萄小姐都來到了藍色先生所在的省份,追尋她們的夢......
? ? ? ? 故事就到這兒了,思緒從往事中回來,櫻桃小姐關上《小王子》的書本,對自己說:“明天,依舊要努力,要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