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先生一生飽受饑寒交迫,只為悟的良知真理,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王陽明的心學值得后人用一生去學習!所謂良知,是向內求,不在門外尋找良知。
今天沒有做到恩卑敬,靜下心來反省自己,并且跟孩子坦誠的說了我的想法。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因為每天要帶孩子上才藝課,路程需要一個小時,孩子的暑假計劃也沒有因為放假而懶惰,事無巨細的規劃。雖然從未遲到過,但是我都抱著“趕早不趕晚”的心態,早早起床就開始“快節奏”。
今天起床收拾完以后,我告訴孩子讓他做早飯煮餛飩,我要把它弄臟的白T恤洗出來,因為白T恤上面弄上了蔬菜汁,我擔心時間長了洗不掉。孩子在做飯的時候,我不禁發牢騷,嫌棄孩子動作太慢,耽誤時間,熟練的事就要提高速度。洗衣服的時候,因為白色衣物很難洗,又是果汁和蔬菜汁,更難清洗。用盡了各種辦法,但是衣服上還是有印記。我又對孩子一通發牢騷,指責他白色的衣服不仔細穿,剛穿上就弄臟。并且拿他和爸爸作比較,爸爸穿白色的衣服,雖然是每天洗,是為了去除汗腥味。但是都不會有一丁點的臟東西和污漬……
忙碌過后靜下心來想一想,今天的我怨氣太重,一大早發脾氣會讓孩子一整天心里都不舒服。轉念反省:給孩子買衣服,我偏重于選擇淺色的衣物。這樣的做法讓我剝奪了孩子選擇衣服顏色的權利。其次,就算是弄臟,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他也不想把衣服弄得很臟,穿在身上影響形象。先生在生活上是很仔細、細致的一個人,但是我不能拿著任何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孩子。反觀自己,同一件事情,我做到了那種程度?跟孩子認真的說了我的想法以后,我誠懇的道歉。孩子告訴我,他也有錯,以后穿白色的衣服的時候多注意一點。
《老子道德經》中有言: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對于眾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但上天會眷顧降福于那些善待他人的人。學會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知道做不到就是在良知上撒灰塵”!現實生活就是一個修煉場,及時打掃灰塵,真正在事上踐行致良知!
一個家庭當中,只有自己改變了,整個家庭才會變得更和諧溫馨。一個女人在家庭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家離了我不行,而是我離不開這個家,上行孝道,下愛子女,而自己要以身作則,隨和,相處才不會有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