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3再讀《論語》

講兩個小故事,來說明孔子對金錢和如何使用金錢的態度。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魯國有一項國家制訂的制度,如果魯國人,在外國做奴隸,有能將他贖回來的,可以來國庫報銷所支付的費用。孔子的弟子子貢(名端木賜),做國際貿易的,不差錢,從國外贖回魯國奴隸,但推讓不接受國庫給予的贖金。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評價說:賜呀,這是你的過失和錯誤。圣人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可以改變社會的風氣和世俗,并且可以通過這件事情來教導百姓,讓大家都來學習仿效,而不單是為了自己的個人意志。今天,魯國富有的人很少,但是貧窮的人很多,你拿了魯國國庫的銀子,并沒有損害你贖回奴隸這件事所彰顯出的美德,但是,你不接受贖金,以后再也不會有人愿意去贖回魯國的奴隸了。

你有錢,你有道德,這很好,沒毛病,但是你不能拿你的道德來綁架別人。子貢在這個過程中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違反了國家制度,破壞了制度的嚴肅性。建立制度的目的是讓人遵守和執行的,而不是讓人任意破壞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力逾越制度,凌駕于制度之上;

第二,破壞了道德的可獲益行原則。為什么知行合一這么難?因為大家都沒有從知行合一中獲益。在組織中,如果勤懇工作,遵紀守法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而投機取巧,溜須拍馬的人不斷晉升,試想誰還去誠實敬業?在生活中,無視交通法規,亂闖紅燈的人提前到達目的地,而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遲到了被扣獎金,試問今后誰還會遵守交規?在社會上,慣于花言巧語,陰奉陽違的人名利雙收,而忠厚本分的人窮困潦倒,試問誰還會教育自家的孩子做老實人,做老實事?人性之必然是趨利避害,如果人們不能從踐行道德中獲益,而從違反道德中獲益,道德的淪喪,成為必然。

第三,阻礙了他人踐行道德的途徑。子貢本意是好的,因為自己有錢,不愿意接受國庫的贖金。但是,子貢樹立了一個道德的反面典型,你不拿贖金,成為一種道德標桿,卻讓所有贖回奴隸,本該正大光明領取贖金的人,立刻陷入不道德的境地。道德這種東西,一定不是圣人才能做出的舉動,而是普通人都能遵循的原則,是普通人都能達到的高度。人為地抬高道德尺度,反而是對道德最大的破壞。

子路就不一樣,子貢拯救了一個溺水將死的人,人家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來一頭牛作為答謝,子路坦然接受了。聽說這件事,孔子高興地說,這下好了,以后魯國再有溺水的人,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伸手去拯救。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北方干旱之時,南方可能暴雨成災。每年都有因山洪暴雨溺水而亡的人,也救催生了在水中撈尸之人。撈尸這件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行當,除了心理上的不適,本身也有一定安全風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撈的尸體,打撈上來,給撈尸者一點報酬,通乎人情,理所應當。可就有媒體,大肆報道所謂撈尸人暴天價的新聞,真是居心險惡。如果打撈尸體得不到絲毫報酬,請問誰去干這事,是不是要讓那尸體讓水中漂浮腐爛?讓逝者的親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尸,空留無限悲愴?

我不知道這天價具體數目,是一萬還是十萬,是一億還是十億,對于馬云馬化騰而言,十萬之數不過是瞬間而已,對于窮苦百姓,可能一生所得。使用天價這個詞匯,本身就是不準確的。

但是,如果真有借撈尸要挾死者親屬者,另當別論。

不能用金錢褻瀆道德的圣潔,但是,也不能因金錢而損害道德的施行。后者的損害,其影響更深遠,影響面更廣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家世淵源 孔子出生于魯國昌平鄉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與顏姓家的女兒野合...
    chenge微博談閱讀 2,172評論 0 16
  • 成品與半成品
    丁楚楚閱讀 444評論 0 2
  • 若不識這夏夜 薄云后的 一彎清月 再富足驕傲 又如何
    長恨水流閱讀 9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