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作,一只鳥,接著一只鳥》—致陷入瓶頸期的你

從打滿雞血到現在每周心懷恐慌掙扎著交作業,我似乎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所以有必要梳理一下自己這一路走來的過程,分析一下瓶頸的原因。

1 迫切的需求促成了行動力!

學寫作純屬偶然,當時的我對自己的未來無比恐慌,一度焦慮。參加現在的工作兩年以來,工作節奏一直是舒緩而松弛的,因為單位的性質,不可以有網絡,每天被阻隔在互聯網之外,接觸不到新鮮的事物;工作也很簡單(跟公司的業務領域相比,我屬于邊緣專業,不能參與核心設計),幾乎沒有成長的空間。我越發的感到我的知識結構過于陳舊,在如今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勢頭下,我所儲備的知識正一點點的消耗殆盡,我離這個社會越來越遠了,也許有一天我就會被拋棄了!

在今年的五月份看到選擇自己公眾號推送的彭小六的付費課程,21天從0—1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由于脫離網絡太久,彭小六是誰,我并不知道)。仔細看了一下時間,是六月下旬開課,我急迫想改變的心情讓我無法等到下個月,我必須馬上動起來。于是就有了第十期跟弗蘭克老師學寫作的經歷, 5月29日正式參加寫作訓練營。

2 新鮮感促使我完成自我的挖掘的第一步!

參加訓練營是忐忑不安的,因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跟得上;同時我又是興奮的,因為我發現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好似探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里面充滿了太多對于我來說新奇又未知的事情;有著一群充滿正能量的學員,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各行各業,各個身懷絕技!

從注冊簡書學起,從各種優質APP工具學起,從刻意收集素材學起,一切都是新鮮的!我堅持聽課(一般都聽直播),努力按時完成作業,因為不想掉隊!那時候的我猶如打滿了雞血,雖然開始的作業完成的也比較辛苦,但是,每次能夠得到助教的點評是非常開心的,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知曉了可以提升的空間,所以每完成一次作業,如同完成一次挑戰,滿滿的都是收獲!

3 得不到有效的反饋是熱情逐漸消退的客觀原因

訓練營結束,激情依然高漲!有學員榜樣組織“一周一更小分隊”,我忐忑不安的加入了(好像每次這樣的決定我并不看好自己,怕自己堅持不下去!還好,目前只請過一次假),心里想著,有了一起同行的伙伴,別人完成了,自己也就完成了。

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堅持3個月了,剛開始的幾周,還比較順利,用剛剛積累的尚未用完的素材完成了任務;然而漸漸地,作業完成的越來越困難,似乎思維逐漸枯竭,有時候對著電腦好久寫不了幾個字,好像越來越不知道寫什么。

與在寫作訓練營相比所不同的是,自己需要有目標的主動完成,其次可能沒有有效的反饋。在訓練營的時候,每次課后的作業是針對課程的要求設置的命題作業,我們只需要按照引導去刻意練習去挖掘,屬于被動式的有目標;另外,每次作業助教會針對性的點評,可以讓你清楚地看到文章的問題所在,這是有效的反饋

沒有了指導,沒有了反饋,我們“自然”沒有動力了!這確實是客觀原因,但不應該是我們懈怠的借口。我們需要長大,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依賴別人的約束成就自己的成長。

我們需要找到讓自己持續堅持的動力,那就是你的目標,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激情,就會激發你對生活的洞察力,一句話,一件物,一處景,處處皆素材。當然,人各有志,能力不一,每個人的目標不盡相同,比如我,我沒有想過簡書簽約作者,沒想過變現,我只想給自己定個小一點的目標,比如說,一周寫一篇,一篇平均1500字,一年52周,一年累計78000個字,所以給自己定一個100000字的目標,通過持續的輸出,鍛煉自己的思考力。至于簽約,變現,我想,這個必須是努力到一定程度機會才會自然眷顧。

4 一只鳥接著一只鳥,度過瓶頸期

解決了目標,找到了動力,還需要解決不知如何下個筆的怪圈。想要持續優質的輸出,那就源源不斷地增加輸入吧!這是聽得頻率最多的道理了,這個也絕對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多看新聞,多看書,多看優美的文章。可是看了很多書依然不知道怎么下筆怎么辦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寫什么,而是不以為自己可以寫出來,或者剛下筆就被自己拙劣的文字懊惱到了,無法繼續!

剛好最近正在看一本書《關于寫作,一只鳥接著一只鳥》,深有感觸。這本書前面三分之一講的就是普通的初學寫作者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的過程,我認為對于初學寫作者而言這個過程與寫作技巧相比更為重要。

這本書在開頭講到了他的哥哥十歲的時候,第二天需要提交一篇關于鳥類的研究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做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面對艱難的任務,簡直快哭出來了,后來他的父親在他身邊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只鳥接著一只鳥,伙伴,只要一只鳥接著一只鳥,按部就班的寫。

所以,關于如何開始動筆,作者給出的建議是,坐下來,試著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坐在書桌前,一開始,慢慢靜下心來,深呼吸,放空你的大腦,然后從你能憶起的所有的童年往事,曾經的入學記憶,曾經重要的節日或聚會,從所有能憶起的細節著手,慢慢的,待這些影像在你的大腦慢慢成形,接著開始組織你的句子,如實記錄你的感受,重現真實或想象的事件,毫無顧忌的寫。我們只要一只鳥接著一只鳥,慢慢來,終究會完成一篇短文。

不要在乎你寫的有多爛,一切都沒關系。寫著寫著,你可能會發現,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打從一開始動筆便已存在腦中,只是你當時并不知道,也無從得知,直到你真正的寫出來。前面你認為寫的極其糟糕的文字,現在可以扔掉了,那個只是讓你逐漸明了并幫助你發現自己在寫什么,想要表達什么,留下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關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可能就一個畫面,似乎觸動了自己,趕緊下筆寫,甚至當時我并沒有明確的主題或者模模糊糊似乎只有一個影像點。寫著寫著通過表述的強化,那個隱隱約約的點會越來越清晰,直到寫完。(當然,也有寫著寫著偏離了的時候,也許一開始的感覺就不對,那又怎樣呢?)

作者還說,作家開始動筆時也并非都是神清氣爽、興致勃勃,他們不會打了幾行用來熱身的平庸句子,然后就文思泉涌,下筆猶如愛斯基摩犬般在雪地飛快奔馳。他們也是從拙劣的初稿開始的。所以不要束縛你的思緒,拒絕完美主義,盡管大膽的寫!

這是一件關乎堅持、信念和辛勤耕耘的工作,所以不妨直接動筆。

5 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需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成長不是朝夕即可實現的,而是在你不斷地堅持中一點一滴累積的,需要你堅持持續的學習,思考,然后實踐。所以在寫作這條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也從來沒有速成的捷徑!

荷花效應.jpg

一個荷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池塘里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后的每一天,池塘里的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增長。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么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第15天?錯!是第29天。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所以寫作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開始激情滿滿用力地開,但漸漸的,你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不要忘了,也許再堅持一天,就會花開滿塘;不要輕易放棄,也許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寫作如此,我們的人生亦如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