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舊居掠影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離開縣城,柏油路繼續在田野間延伸,現在好多莊稼未收,視線受阻。如果是在冬季,就會看到田野一馬平川,伸展到很遠;近處是如波浪般連綿起伏的大棚,場面很壯觀。

路面很好,沒有跌宕起伏的坑坑洼洼。莫言舊居位于離縣城20多公里的東北部,隸屬緊挨河崖鎮的大欄鄉。這倆鎮是高密市有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十幾里地的長街連接了公路邊的十多個村莊。每天早晨新鮮的蔬菜從這里發往青島膠州等地。靠近舊居的一段街道,磚瓦涂成了青色,營造了一種古色古香的味道。不過畢竟是故意為之,感覺有點矯情造作。

舊居的土屋卻是實實在在的。是莫言小時候和父母姊妹一起生活的地方。泥巴墻土地面,粗糙的窄窄的門扇,紙糊的格子窗,泛黃的老照片,這是幾十年前典型的普通民居。同為家鄉人,太熟悉這一切,幾十年前的記憶徐徐展開,清晰如昨。恍若看見那位油燈下低頭做針線的母親,炕沿邊邊抽著旱煙的父親,和那個穿著笨棉襖倚墻而坐的傻小子。磨蹭得光滑的泥巴墻,脫落的土坯,都是歷史那沒有掩飾的無辜面孔。

門口外是幾個出售泥塑與木雕、小吃的小攤,也有莫言的作品。但總覺得氣氛有點不諧調了。

東行數里,是影視劇《紅高粱》拍攝基地。正是秋天,路邊的高粱已紅了穗子,大片大片綿延開去。景區仍然保持了劇中營造的古舊味道。石頭的碾磙子,木制的地排車……在南區的花脖子山寨,最值得一看的是大家俗稱的土匪窩了。

那是一個土堡式的建筑。有點象地道,或者一個開鑿在山上的蟻穴。洞中分區明確,功能齊全。既有議事廳又有兵器庫,甚至還有糧倉,畜欄。儼然一個小村莊。堡頂和它的旁邊,都有專門用來警戒瞭望的高高的炮樓子。這建筑,可據可守,看來,要做一個了不起的土匪,真是需要有考量全局的胸懷和智慧的。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位于北部的單家大院。那里的藝術味兒更濃。在這里有張鐵飛美術館,高密泥塑、撲灰年畫展館,單家酒坊,九兒的臥房等等……在這里陳列了很多古樸的雕刻工藝精湛的家具,工藝品,造型各異生動有趣的陶塑。我很想觀看一下泥塑與撲灰年畫的制作過程,可惜時間有限,師傅也不在,只好改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鐵飛美術館展出的多是以紅高粱為主題的油畫,畫面色彩熱烈,筆調粗獷,象極了高粱張揚豪放的性格。若用很細膩的筆觸畫一幅安安靜靜的紅高粱,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美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面對著那排陶塑的小人兒我幾乎不忍離去。那些勞動中的場景,生活中的細微動作,都被藝術家捕捉到,濃縮在這里,就如生動的劇情被定格,你也曾有過它的歡喜它的勞頓它的詼諧它的煩憂。你覺得你是它們中的一個,它們演繹的是你的生活。在那一刻,你就被這樣感動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喜歡莫言和他的作品,而且作為家鄉人為他感到驕傲,慶幸自己能經歷這樣一個歷史時刻。在我心里,他樸實得就象鄰居一大哥,而他的作品給人的感受卻遠遠超出我的想象。要想明白他,就要走進他的作品,走進他的內心。一個優秀的作家,總是赤裸裸地把自己的內心坦露在讀者面前,他毫無戒備,手無寸鐵,就一支筆而已。他用這支筆,讓我們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和這世界上的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