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數據分析:企業的賢內助》有感,敏捷型企業與數據化運營,是未來的課題也是難題。
1.傳統行業之殤
外部環境變化,購物環境已經從“以產品為中心”銷售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營銷;各自為戰的 市場、銷售、物流、服務模式已經被打破,渠道為王的概念已經變成了渠道合作為王,傳統行業不需要介入 客戶觸點的方方面面;客戶不僅僅要求有滿足要求的產品,也愿意為良好優質的客戶體驗買單;企業部門間與部門內分工越來越細,內部部門墻越來越厚,“單兵作戰”模式水面以下成本越來越高而不自知;公司內部協作停留在制度與組織層面。
2.互聯網行業之困
缺少傳統行業的實體支撐,雖然“了解”客戶了解“需求”但是沒有實體支撐,終究是無根之浮萍;大都在走“概念”實際運作還是在燒錢為主,而業務支撐“捉襟現肘”。詳見“關于無人能超市,這位大媽的回答亮了,記者暈了”,引用一句話“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幸福的改變而不是增加煩惱”。
3.破局的理解
且將行業競爭看成是“戰爭”的一種組成形式。
首先,傳統企業需要通過敏捷化組織,逐步從傳統渠道“以產品為中心”轉型至“以客戶為中心”。
傳統企業要響應外部的變化,需要“聚焦”核心業務,并根據企業發展規模不斷重新“定位”;其次,在明確業務“關鍵鏈”之后,打造核心業務價值同時,通過敏捷化小組不斷嘗試新的業務形態,簡稱“試錯”。這里涉及到 互聯互通、流程化、數據化與信息化統一管理。
所以最終的競爭都會落到企業本身,組織管理能力、協作能力和程度直接決定著企業在行業中乃至垮行業的生命力。
《士兵突擊》曾經說過一句話----- 飛機終將會被擊落,戰艦最后也會被擊沉,一場真正殘酷的戰爭,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會耗盡,戰爭的根本,還是人和人的對抗,人和人的戰爭。
其次,“數字化運營”企業數據不會主動創造價值,但是他能展現現狀。
“數字化運營”目標就是認可人與人的差異,特別是人性與人性的差異。不同的人看到“老人與少女”圖理解均不一樣(正著看是老人,倒著看是少女)。因為人都是透過自己的經驗在看世界,所以就企業而言統一運營視角與關注點才是重要的。如何做?答案是,統一業務數據化視角,明確業務“數據運營”能力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企業內部“生態體系”運營效率,都可以通過各種運營數據來展現。但是最終執行還是得依靠人,“流程化組織”,“局部業務變革”,“企業能力再造”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站在企業戰略運營、敏捷化企業,敏捷化項目管理與流程變革角度,“數據” 它不僅僅只是報表。而且,蛻變是從內而外,改變才是從外而內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