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的難題,大抵都逃不過這個套路

題記:有人說,婆媳矛盾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大難題,誰說丈母娘和女婿之間就不是呢?

“你說說看,這么屁大點事兒也發這么大火,至于嗎?我就沒看到過這種男的!都怪你,找誰不好,找了這么個男人,活該你難受!我倒是無所謂,以后你就等著哭吧……”

西西剛回到家,母親就噼里啪啦迫不及待地沖西西嚷嚷。

“怎么啦?”

“問你的好老公去!”老媽氣呼呼地轉身進了廚房,憤憤不平地甩掉手里的抹布。

西西走進房間,頓時一股濃濃的煙味撲過來,皺了皺眉頭,西西問老公小李:

“發生什么事了?”

小李并不回答,低著頭狠狠吸了幾口煙,過了許久才把事情原委說出來。

原來這天是周五,一般情況下小李會準時去接孩子并且輔導孩子完成功課,之后有時間才能出去玩,這天呢,外婆主動說去接孩子,結果在學校門口碰到孩子同學和他奶奶,兩位老人聊的起勁兒,兩個孩子也玩得不亦樂乎,漸漸的大家似乎都忘了時間。期間小李打了兩次電話催促,外婆接了,嘴里說著“快了就快回來了”,結果還是沒回去,再打過去就無人接聽了。小李心里急,孩子剛上小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人督促,好不容易定下的規矩“放學后第一件事是先完成作業”眼看就要打破,等到外婆終于帶著孩子回家后,他很不客氣地發火了。

西西不假思索地批評老公:

“是,我媽是有些問題,但是不管怎么說,你也不應該跟她發這么大的火啊!她這么辛辛苦苦地幫我們做家務帶孩子,你怎么能這么對她呢?"

小李不干了:

"這是兩碼事!我承認她很辛苦,但是這件事情,她是怎么考慮的,難道孩子的學習不重要嗎?還有,為什么明知道我在催促還不回家?后面竟然直接不接我電話了,這是什么意思?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嗎?有把我當成一家人嗎?你別否認,自從我辭掉工作在家呆著后,你媽就一天都沒給過我好臉色,還動不動就冷嘲熱諷,這些你又不是沒見過,你媽這樣也就算了,問題是你還無動于衷,默認了她這么做,我也不想去發火,可是想想這些事,我心里實在是憋屈啊!"

"什么叫故意不接你電話?我明明就是沒聽到!再說了,就算我真的不接怎么啦,不就是晚回來了一會兒嗎?你至于這樣嗎?少拿孩子說事,明天是周末,作業明天后天做都可以,真是小題大做!自己脾氣臭,還不承認,哼!"不知什么時候,老媽在房間外隔空抗議了。

西西的頭"嗡"地大了。這樣的沖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她心里很煩躁,又不知從何說起做起。先晾一晾他們吧。

兩天后,西西本以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誰知道兩邊都憋了一肚子火,老媽嫌西西老實沒用,人家都這樣欺負你媽了,你竟然可以當做沒事兒一樣?氣急之下說是要回老家。小李也抗議,你在這件事情上是什么態度和立場?作為中間人的你應該怎么做?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每天在自己家里跟小媳婦似的,那我還呆在這個家里干嘛?

西西感到很郁悶,也覺得很委屈。她既不認同老公的粗暴方式,也不喜歡老媽毫不遮掩的現實。累了一天回到家,等待她的竟是這樣的一地雞毛。她躲進書房,拿出筆在紙上蹭蹭蹭劃著:


抽絲剝繭

盡管這三個問題并不好回答,西西還是硬著頭皮開始一步步分解:

1.如果分開,老媽一個人回老家,這并不是喜歡熱鬧的老媽的真實想法;老公離開?更不現實。西西知道他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2.如果不分開,那就意味著必須要朝夕相處,老媽和老公都得作出改變,老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這個家是以女兒女婿為主體,而不是老媽和女兒是一家,把女婿當做外人,得和女兒女婿保持一定的距離,什么事該管,什么事不該管,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得有區分;至于老公,要克制自己,出現任何問題,都不能在家庭里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然最應該改變的是西西自己。因為從小習慣了和母親生活,也見慣了她的行為和語言方式,有時雖覺不妥但總是忽視,沒有顧及到老公的感受和想法,更是因為她性格軟弱,從沒嘗試以堅定的態度讓母親知道這樣做是不妥的,骨子里她還害怕自己的行為會讓母親覺得女兒不孝而難過。而對于老公呢,她也從來沒有鄭重其事地告訴他,不希望他在家里發脾氣,影響家庭氛圍。

3.如果說一件小事引發了大沖突,那么問題的本質不在于這件小事本身,一定有著更為深刻的根源。

其實剛開始老媽對小李的態度不是這樣的,自從小李辭職后,老媽就有了一些變化。她希望小李去上班,掙錢,在她眼里,一個大男人待在家里整天擺弄電腦,有什么出息?她覺得自己女兒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太辛苦了,這樣想著她心理就不平衡了,對小李一肚子意見。這次的矛盾,老媽是真沒聽見還是不想接小李電話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再次暴露出他們心里的芥蒂。

事實上,事情并不像老人想的那樣,小李是個頗有經濟頭腦的人,對于投資理財很有一套,雖然沒有上班也有收入。西西有錢就愛亂花的毛病就是在小李的引導下改變的,現在西西不光每月會固定存款,還嘗試股票和基金投資。對于家庭未來的規劃,小李自有一套方案,是著眼于未來,而不僅僅是看眼前利益。西西是理解的,但對于老人來說,是很難想象的。

老人為什么不能理解?哦,是因為老人的觀念仍然停留在那個埋頭苦干勤勞致富的年代,而現代社會靠什么致富?靠思維,靠知識,靠錢生錢,這種價值觀,跟老人家固有的認知相去甚遠,老人怎么能夠理解?怎么能不擔心?那就是了,那就讓老人能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發展,網絡時代的變化……

西西想到這里,忽然感覺眼前一亮,對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帶著老媽一起成長,當大家的認知相對接近時就不會產生這么大的分歧了!

怎么讓老媽接觸和了解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價值觀的不同呢?

經過仔細思索,西西決定做這樣幾件事情:

1.幫老媽換智能手機,并教會她使用微信的聊天功能和支付功能;

2.帶老媽看看自己常用的學習平臺如喜馬拉雅,得到,樊登讀書會等;

3.跟老媽聊一聊現在各行業的公眾號牛人們是如何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知識變現的;

4.不定期地和老公,老媽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問題自己樂觀看待并理智解決。

當西西想清楚這些點之后,帶著堅定而忐忑的心跟老媽和老公分別進行了一次溝通,結果效果竟出奇的好。

當她跟老媽講這些新鮮玩意兒時,她發現老媽聽得非常專注,學會了微信使用的老媽變得像個孩子一樣,馬上就忍不住跟自己的弟弟發微信,樣子還挺得意。做完上面的鋪墊,西西婉轉而堅定地告訴老媽,哪些言論不合適,無論是對待家人還是外人,都得注意分寸。這一點,老媽沒有爭辯,其實她和周圍的老太太們相處時也經常因為說話不注意得罪人。一向好強的老媽雖然嘴上沒說,但西西能感覺到她是接受的,并且后面對待小李的態度明顯改善了很多。

老公小李更是沒話說,他表示,自己確實不該發脾氣,實在是忍受了許久才忍不住爆發的,只要老太太對他客氣一點,為了家庭,他什么都愿意做。

后記:這真是一次奇妙的體驗。曾經,西西害怕面對沖突,遇到沖突習慣逃避,而這一次,被逼到墻角后主動出擊,竟然能化解危機解決問題,實在是不可思議。希望更多的西西們都能體驗到這種感覺,遇到問題后勇敢面對,通過逐步追問找到問題根源并得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想來這世上的難題,大抵都是這個套路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