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行

成都之旅

66個小時的顛簸,4個硬件軟件都差得讓人吐槽的酒店房間,6個說不出滋味的景點,11個讓人操心的娃娃,吃得不爽的三餐,走得腿殘的路程,睡得不飽的夜晚,發不完的牢騷,扎壞心的突發事件,總之,我是后悔這趟旅行了,上火車前我恨恨地對那幫小屁孩說:下輩子都不想帶你們出來了。可是現在靜靜地坐在這里,夜色在窗外招搖著,撩撥起心里的那汪活水,于是乎一幕幕情景如老電影似的一幀一幀地播放起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映秀鎮里的揪心

2008年5月12日的那個下午,我在丹陽華南實驗學校跟5班的孩子們上課,只是感覺到一陣眩暈,2017年7月8日的那個中午,我在映秀漩口中學跟12班的孩子們講解,曾經舉國共哀的汶川大地震現場就在眼前啊,這里有很多花季生命消逝了,可是當年才3、4歲的他們真的感觸不大,還嘻嘻哈哈地說這個景點實在沒有意思,我的心揪了起來,但卻沒有理由怪他們,沒有切身體會就不會有切膚之痛。是啊,曾經撕裂的大地山川上已被綠意覆蓋,曾經危機重重的堰塞湖已經被改造成了漂亮的新景點,曾經家破人亡的人們已經開始了新生活,他們會沿途兜售他們的手工,土特產,乃至于祭奠逝者的鮮花,他們住在各地援建的小別墅里,領取了國家的特殊補貼。我只是細細地觀察他們,卻沒有勇氣詢問他們過往的點滴,也許忘記是最好的療傷吧。

出了漩口中學,我們一路攀爬去大地震紀念館,因為陪伴一個運動能力較弱的孩子,我們落在了隊伍的最后。這也好,我們慢慢地前進著,細細地觀看著沿途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人名。“呀!這個孩子還是九零后呢!”我不禁訝然呼出。“還有一個2008年的呢!”王小胖喊到。

“2008年4月15日才出生的。”他聲音放低了,“出生才一個月呀!”聲音更低了。我們都默不作聲了。在災難面前,人類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無助。忽然想起當時有一個神奇的故事,一個同時埋于廢墟里的母子,媽媽用鮮血救活自己的乳兒,還有一個感動全國的短信,一位埋在底下的母親給自己的孩子留下的那句“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個出世還未滿月的孩子雖然沒能活下去,我想媽媽的愛也不少于任何一位母親吧。“這里還有是8月份才去世的人呢,他們怎么也會埋在這里呢?”小胖有點不解了,“這些是在這里進行災后重建的人遇到了余震去世的。”我解釋道,“你看他們要么是某個建設部門的,要么是某個科學部門的,當然還有一些是官兵。”小胖似乎有點懂了。“災后重建,不僅需要錢財,更需要人力,尤其是無畏生死的勇士們!”小胖臉上現出了聽懂的表情。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理解這些,很多時候我也很無奈,這群00后的孩子們,游歷在王者的世界中,操鍵盤的雙手卻觸摸不到自然的美妙,領會不了歷史的深厚,物欲感極強,個個是吃貨,人人是萌主,說著二次元的話語,追著日韓歐的明星,看著動漫畫,聽著潮流曲……如果現在就來場大地震,這里會有“林浩”那樣的小英雄么?想著想著,心揪得更緊。

都江堰的情意

匆匆吃完午飯,趕至都江堰。跟著導游跨南橋,入正門,看二王廟,名人銅像立兩邊,銀杏盆景展奇顏,最敬莫過諸葛亮,最喜莫過人參果,最服還是古人智。寶瓶口進水,飛沙堰道溢洪,魚嘴堤分水,百丈堤、人字堤分流又排沙,千年至今,大地震里只受輕微傷,造福百姓歲歲又年年,李冰父子萬人仰。可是最打動我的還是這里的人。

賣豆漿糕的女孩

參觀結束后,我跟濤哥閑逛至一個熊貓創意活動現場。各種美食,各色花車,反正主題都是熊貓,畢竟都江堰附近的青城山里也是有熊貓生活的。一個身著白體牛仔,系著褐色圍裙的小丫頭吸引了我的目光,畫著淡妝的蘋果臉上有個彩繪熊貓,標準的普通話中還是有著川妹子特有的爽快。小姑娘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這個都江堰的美食——豆漿糕。“這個我們在美食攻略里似乎沒看到呢?”我有點疑惑。“你看我這個豆漿糕的原料都是石磨自己磨出來的,沒有任何添加劑,你先嘗嘗看?”邊說邊遞過來一個新鮮熱乎的糕點。“多少錢一盒?”我被那個甜而不膩的味道打動了。“8塊!”姑娘笑意盈盈。“好吧!來一盒。很喜歡你們這個地方啊!”我邊掏錢邊跟姑娘閑聊,一旁的濤哥也加入進來,“這個城市特別宜居啊,剛進成都是特別燥熱,到了都江堰可真讓人靜心和舒心。”“我也這么覺得,去過很多地方,還是我們都江堰好,我就愛生活在這里。”姑娘笑開了,臉上的熊貓也舞動起來。“來吧,給你拍個照!”拿起手機,我想把這個姑娘燦如朝陽的笑臉永遠定格在心里,“比心,愛你們哦,歡迎你們再來都江堰,再吃豆漿糕!”姑娘大方自信地擺好POSE給我。一個很現代的小姑娘不羨慕北上廣的繁華,不追求東京巴黎紐約的現代,愛家鄉,愛得那么自信那么陽光,我覺得她美過春熙街上任何一個姑娘。“姐,你的豆漿糕熱好了,祝你們玩得開心!”熱乎乎的豆漿糕,熱乎乎的鄉情美。

夜游偶遇的母女

短暫修整后,一行人要去去都江堰尋覓美食。先是誤入啤酒街,再是分歧火鍋湯,于是乎一撥人去吃火鍋,一撥人去逛商城找小吃。跟孩子們約定好匯合的時間和地點,我、濤哥和大師先去了超市,然后去取存包時,憑著吃貨的直覺這附近肯定有美食。果不其然,在不遠處就是一條小吃街,左顧右盼,上瞄下瞧,前比后對,就這家了,兩個中年大媽的店,一看就是傳統老店,選了土豆糕,酸辣粉,豌豆粉,大師總是沖在了付錢的第一陣線,我和濤哥也只能無奈地笑了笑,先成全 她吧。找好地點,便大快朵頤,那種酸辣的味道,沖擊味蕾,直抵腦門,先是汗流浹背,就差涕淚雙流了,辣到不行時,翻出超市里剛買的成都老酸奶,中和了那種嘴唇麻痹,喉嚨火燒的不適感。我和濤哥還能奮戰一會兒,大師是第一個敗下陣來,不停地“嘶嘶”吸氣,大喊“我快辣死啦!給我水!”看得我和濤哥捂嘴直笑。我們這幅滑稽模樣,讓坐在我們對面等人的母女倆也忍俊不禁了。“你們的東西怎么那么辣啊!”大師還在吐舌頭。“四川的辣就是這樣的,夠味!”女兒笑言。“這條街上還有什么比較有特色?”我不改吃貨的本質。“你們還是蠻有眼光的,這家的粉是出了名的,還有就是前面那家的魷魚也不錯。”看來我的眼光還是挺準的,暗暗為自己點贊,魷魚不是這里的特色,這些粉啊,塊啊才是特色,尤其那些醬料在丹陽是吃不到的。去一個地方就得吃特色。“你們這兒的人挺會吃的,而且吃得不緊不慢,真是慢生活,和我們那里真的不同。”大師直言。“是啊,我們這里的就愛吃愛玩,吃吃玩玩,也就吃完了,存不了錢。”那個母親感嘆到。大師聽了若有所思。“你們都去了那里玩啊?”女兒熱忱詢問我們。“都江堰!”我答道。“沒去青城山嗎?”我們搖頭。“那可惜了,大老遠來的,都到了都江堰,不去青城山,總歸是遺憾。”我們聽了也有點悵然,可是這是規定路線,我們也無法改變。

不知不覺約定的時間到了,回去的路上,大師說:“吃玩到吃完,這也許是大地震后人們想開的表現吧。”錢財本就是身外之物,與其被物所累,不如散盡千金換得今朝醉吧。難怪這里的房價不貴,難怪這里的車流速度不快,難怪這里的店鋪開張得很晚,難怪這里的小吃那么多樣,也許天府之國的水土孕育出人們的生活性情,也許大災大難之后的人們想得更通透了。

三星堆的文化

第二天下午去了三星堆,在映秀鎮看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都江堰是人對自然的挑戰和利用,三星堆就是人對自然的崇拜。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這里挖掘出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青銅器和金器,大多是祭祀用品。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樣寶貝,第一是各處都有的鳥和魚的標記,尤其是在那個被稱為國寶的金手杖。古蜀國的人部落圖騰標志吧,? ? ? ? 圖騰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地理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動植物群。巴蜀地區多是山川河流,四周也是群山圍繞,崇山峻嶺道路險阻,而鳥是當時的先民所能見到的飛的最高也是最遠的動物。古蜀人所處的成都平原整個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狀,每年每逢夏秋時節上游都會漲水,岷江的水流便會順地勢從西北向東南而來,沖刷整個成都平原。由于古蜀先民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設備落后沒有開溝排水的經驗,導致他們在每年的漲水季節將面臨不能定居農耕的局面,洪水災害就成為了當時古蜀人民心中的一大傷痛。在這種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的情況下,人民總是對自然界中某種充滿神秘力量的生物產生崇拜心理,圖騰觀念也正是這種人民將自然力量和自然物質神話的結果。每當洪水爆發的時候,古蜀先民將無處躲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希望自己能夠像天空中飛翔的鳥兒一樣,自由翱翔且永遠也不會受到洪水的災害和侵襲,這也就萌發出了古蜀先民對鳥產生了崇拜的心理。這也說明這里是以捕魚為主的生活。第二個是那個有九只金烏(據說應該是十只)的扶桑樹又被稱為神樹。神樹下部懸著一條龍,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金烏應該是太陽的代表,龍是“社”的代表,這種通天龍樹被賦予諸如保護莊稼豐收、邦國安全,掌控雨水甚至動植物生殖繁育等多重功能。第三個是那個青銅縱目面具。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呈極度夸張,呈柱狀向前縱凸伸出達16厘米;雙耳向兩側充分展開;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狀向上內卷;口闊而深,口縫深長上揚,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狀。其額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補鑄有精美的額飾,可以想象,它原來的整體形象當更為精絕雄奇。超現實的造型使得這尊造像顯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靜穆、威嚴正大之氣給人以強烈威懾感。它是天神還是人中至尊?最令人費解的就是其夸張的雙眼與雙耳,是視通萬里、耳聽四方的神異能力的象征?古文獻記載蜀人始祖蠶叢的形象特征即為"其目縱"。在中國上古神話中,還有一個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燭龍,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縱目面具的造像依據很可能與古史所記述的蠶叢和燭龍的形像都有關。(以上部分資料來自網絡)。

其實我們現代人大多根據所謂的科學道理去推測古人可能的想法,而古人大多是自然的崇拜者和敬畏者,也許“無知”的他們用想象來解釋那些無法理解的現象,而正因為如此他們留給了我們很多未解之謎,讓我們揣測供我們想象。

幸運的是我所在的那個講解團,講解員語速平緩,講解細致,學到了很多。從陶器到玉器再到青銅器,從古蜀國的文化到現代人的解讀,從考古的細節到地震后的保護,這個姑娘很有耐心地解說著。旁邊有對父女,應該是蹭聽的,沒有租無線耳機,講解員轉到哪里,他們便緊跟到哪里,因為要保證館內的安靜,我們都帶著耳機,講解員通過FM低聲講說。人如果不緊跟其后,是聽不到什么的。而那個父親總會在大隊人馬的空隙間,幫女兒在講解員身邊找到一個空位,那個女兒也不過十歲不到的模樣,安靜認真,聽到了一些趣事便會心一笑,遇到未解之謎也會蹙眉思考,全程沒有一點不適感,沒有因為自己是蹭聽而不好意思,也沒有因為人多而產生抱怨,更沒有因為聽不清楚而中途放棄,他們一路跟著,一路聽著,一路收獲著。反觀我們有些孩子,有人因為耳機的頻道問題,就棄之不聽,有人因為講解員的問題,就抱怨不斷,有人因為旅途勞頓早早放棄,偷閑于一角玩弄手機……晚上小結時,問他們收獲時,有的能侃侃而談,有的卻一無所知。所以這個行程幾乎沒有孩子寫。誠然,我們的行程安排可以更合理,誠然,講解員之間是有差距,誠然,我們的耳機是有點問題,但我想說的你們的條件總歸好過那對父女吧。想想學習也是如此吧,對待知識沒有一種渴求的欲望,被“喂飽”的一代,忘記了親自動手的樂趣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杜甫草堂的思考

第三天的行程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片歡聲笑語。第四天上午熊貓基地的蒸煮模式讓已經疲憊不堪的少年們叫苦連連,加上人多,路遠,一眾人馬似如館內國寶那般慵懶了。而我最感興趣的便是下午的杜甫草堂了。

一路上我都反復翻看馮至寫的《杜甫傳》。有人說:杜甫遇到成都 是杜甫之幸,也是成都之幸。成都之于杜甫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落腳點,杜甫之于成都是歷史上的一個文化名人。杜甫在四川時期,創作詩歌的數量特別多,在成都創作的詩歌有475首,當時的夔州也是四川所轄,而他在夔州創作的詩歌也多達400多首,總共是922首。杜甫一生創作的詩歌總量為1400多首,所以,有三分之二是在四川創作的。在這里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悅,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悲慟,有“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哀思,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呼號,有“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激動,也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簡美。哪怕出行時依然可以看到“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奇景,在家時可以有“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馀杯。”的性情。這就是杜甫給予成都,這也是成都給予杜甫的。所以馮至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從進入草堂景區的那刻起,我就打算自己靜靜地行走。把小朋友們安頓好以后,有三個丫頭跟著我一起開啟了自助游。在草堂里,我想好好地和杜甫對話。雖然這里已經被翻新然后再做舊,草堂已然是高級草堂了,鄰居也成了酒坊和茶社。但我仍然可以看到杜甫新建草堂時的不易,本來寄居寺廟,后來在一眾親友相助之下,草堂終于在暮春時節落成了。根據杜甫詩歌內容推測草堂就在背向成都郭,少城碧雞坊石筍街外,百花潭北,萬里橋及浣花溪西,臨近錦江,西北可見山頂積雪的西嶺。“離開了兵戈擾攘、動蕩不安的大世界,眼前只看到蜻蜓上下、鸂鶒沉浮,水上有圓荷小葉,田間是細麥輕花”。杜甫在微笑,十幾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此刻可以暫做安適居,雖然沒有房琯,但還有高適和嚴武,雖不能忠言逆耳勸皇帝,但南鄰北居的親近,躬耕勞作的充實,也許可以暫時忘卻那些傷痛。可是杜甫真的忘卻了嗎?沒有,他始終沒有,這是永遠背負在他身上的十字架。風雨來了,他想到流離失所的人們,自己已是“床頭屋漏無干處”卻說“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看到被刀斧砍伐的枯棕想到人民被管家剝削的一物不剩“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在除草時他依然在想“芟夷不可闕,疾惡信如仇”,腐舊的惡勢力應如何鏟除,新生力量如何培養。他沒有忘記替李白和初唐四杰辯護,他沒有忘記對故鄉親友的思念。他沒有忘記,雖然自己貧病交加,但是他依然是那個“窮年憂黎元”的杜甫。

后來杜甫離開草堂一年多,又返回。雖然前后算起來,他在草堂的居留還不滿四年,但他卻使這一片地方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令我感到可惜的是,參觀的孩子們并不很了解杜甫,在他們的映像里“杜甫很忙”這個梗比較熟悉,杜甫是很忙,他要管的事很多,他要操的心更多。希望你們在八年級的學習中能更好地了解《望岳》和《春望》,在九年級的學習中能更能理解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希望你們進入高中學習時能把杜甫作為你的專題研究對象,希望你以后的成長道路上這位老詩人的赤子之心能給你光明和力量。

離開成都66個小時了,我終于不能自已寫下了上面的話。也許這次旅行不那么完美,但我畢竟走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清明去哪里?”“去成都。”“為什么?”“因為趙雷唱了,要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二月某日內心的對話 于是,成...
    JJJJJJ99閱讀 1,161評論 6 4
  • 成都山水自然資源豐富,旅游公司在大力開發,到了成都,都江堰肯定非去一次不可,誰叫它獨特呢! 一看到都江...
    宇宙中的大螞蟻閱讀 140評論 5 0
  • “你不去觀世界,哪來的世界觀”,不知從何時起,我希望自己能夠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看著他們行走五湖四海,品嘗各地的美...
    青春的獨白閱讀 314評論 2 3
  • 成都這個城市,屬于慢熱型。一次兩次三次,越是深入了解越喜歡上它帶給我的感覺。除卻我工作的廣州,閨蜜聚會圣地的惠州,...
    二個姿娘閱讀 293評論 0 1
  • 以城市為坐標,將3天成都之行記錄如下。 10月2日,自然醒后就在春熙路溜達,并非第一次來成都,但還是沒有感受到這個...
    老胡冷靜閱讀 298評論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