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筆下,那些消失的終將復活
張曉勇
許多人問我,你為什么老是畫瀘州的老街古鎮?而且是殘破與廢棄了的。不好解釋,也不想解釋。
我只想說,古建筑就象城市的靈魂,少了它,城市就變成一座空城了。
無論是漢闕,還是南北朝的石刻,抑或是唐宋的經幢,明清的牌樓;是皇家宮院,又或是民間老宅,僥幸逃過工業文明的它們,在都市浮華的某個角落里,不悲不喜,獨守一份舊時遺韻的拙撲。
在冥冥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如果我畫它畫到足夠,你就不再是簡簡單單地擁有回憶,你就能實實在在擁有它!
卡爾維諾曾經在他的《看不見的城市》里寫道:城市就像一塊海綿,吸汲著這些不斷涌流的記憶的潮水,并且隨之膨脹著。而對我來說,瀘州就是這樣一塊海綿,只不過我用畫筆記錄下了那些記憶的涌流。
有時候我在想,我畫的那些老街古鎮有什么不一樣。但是后來我想明白,或許他們對有些人來說是多么的平凡,只是一些老房子,只能作為記憶或歷史的遺存,只能作為一個旅游景點賺錢的噓頭,所以我會盡可能把他們畫好!在我的筆下,那些消失的終將復活,那些依然還在的,終將成為每個瀘州人的牽掛。
在當今浮躁的的社會,雖然我喜歡讀書,但我不再相信文字。因為作為一個畫者,如你的作品要靠文字加以注解,我不愿說你的作品是垃圾,雖然它的的確確是垃圾。作為一個畫者,讓作品自己說話,讓作品感動上蒼,讓作品感動眾生,最好讓作品自己說話,而不是再加上些文字。因為畫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畫者用筆的傾訴、渲泄和娓娓道情的相思。
當我想到死亡時,我只對再也看不到這些用歷史沉淀來說話的老街古鎮感到遺憾。除非佛說,我靈魂依然在這些老街古鎮中漫步,且是在淫雨霏霏、微風習習中漫步,且是一個人,漫無目的,遠離俗塵,用心和情感與大自然交流,但并不是逃避!因為任何人都不能超然物外!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你能嗎?反正我不能!只能在大自然中尋求短暫的寧靜,求得一時片刻的安寧。
林徽因曾說:我們夜宿廊下,仰首靜觀檐底黑影,看涼月出沒云底,星斗時隱時現,人與自然,悠然溶合入夢,意味深長。
其實,老祖宗的古建筑,是人與自然的呼應,理解它們是一種幸福。
看著這些老街古鎮,想著我們兒時上學曾經走過的青石路,穿過小巷,想著上學路上一分錢一小瓢的五香瓜子,想著混水粑,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自己的玩伴和初戀,從我的畫面中告訴大家,我畫的從來就不是殘破與廢棄,從來不是,我畫的是記憶,是情感與生活。我畫紅軍渡赤水河住過的閣樓,我畫自己童年教室的書聲朗朗,我畫我上學逃課時的逃跑路線,我畫老瀘州每個角落的風雨變遷,我畫初戀時青澀牽手走過的小巷。讓舊時光煥發出閃亮的光芒!我想,這或許是我畫這些老街古鎮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