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訪者出現適應困難時前來尋求心理治療幫助,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來訪者改變問題行為和改善精神狀態。
還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缺陷,提升自我識別能力,提高整體康復能力和自主能力,提升挫折容忍力、自我完整性、現實自尊感、親密能力和倫理道德觀,以及獨立主體性和對他人的感知能力。
心理治療過程是為來訪者創造機會,讓來訪者去探索新的體驗,進一步借此修通自身的人際關系。
心理治療師首先要了解來訪者問題及情況背景,核查來訪者對心理訪談的預期,以及對現實訪談的舒適度。
向來訪者說明,對問題了解越全面,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并和來訪者達成一致,在以后的訪談中,對問題進一步深入探討。
治療師要會辨識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癥狀,還是人格特征導致的固有問題。如果來訪者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無法控制的,并且令自己深惡痛絕,那么治療起來相對樂觀,治療期限也是相對較短。
如果來訪者覺得自己的行為合情合理,那就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尋求改變。
當心理治療師的關懷激發起來訪者依賴的渴望,他們便會本能地逃離?;蛘呤菍σ蕾嚠a生對抗的來訪者,他們拒絕幫助,以維護自尊。
當他意識到治療師已成為內心情感活動的重要人物時,他自然想要擺脫這種依戀關系。其實,堅持心理治療對來訪者來說,意味著勇氣和毅力。
心理評估本身就是治療的過程,心理治療師要創建舒適氛圍,使來訪者感到足夠安全,自發地打開心扉。
這個過程促進工作聯盟,使治療內容名副其實,評估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厘定治療過程中雙方的邊界和責任。
評估過程也是雙方互相磨合的過程,來訪者需要在咨詢中切身的體驗,而不是心理治療師的解釋。
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治療的關鍵因素。移情是治療療愈所必然經歷的情感反應,來訪者通過將父母的形象投射到治療師身上,并與之對抗,從而將內部沖突的父母形象驅逐出去。
心理治療師需要提升來訪者自我整合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來訪者的性格是一種穩定的行為模式,或是潛意識地按照早年客體的內部成像而行為。
當深陷困境的來訪者開始謾罵詆毀治療師時,治療師可以理解為這是來訪者童年期遭受客體的無情謾罵的原景重現。
這是來訪者對治療師的移情,那么,治療師也會因為來訪者的反應對來訪者有反移情。
反移情可以幫助治療師更好地理解來訪者的不堪重負、行為混亂、悲觀絕望和飽受折磨。
心理治療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短程的一到2年,有的可能需要3-5年,像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來訪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像精神病性來訪者治療7-8年也不為過。
在心理治療的路上,找個信賴的、溫暖的、讓你感到舒服的心理治療師,和他一起攜手同行堅定地走下去,一定會驅散心中的陰霾,收獲滿滿的陽光和雨露,一定會茁壯成長并改變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