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塵序
1.
趙雷火了,火的一塌糊涂,火的讓人不知所措。突然間好像全中國的人都在聽趙雷的歌,大街上隨處都能聽到那首《成都》,商場里永遠都在單曲循環著那首《理想》,大學校園各個角落的喇叭中也都步調一致的播放著那首《少年錦時》。哦,對了,還有那首《南方姑娘》,簡直就是所有男生的最愛,仿佛在歌聲中自己也能遇到這樣一個南方的姑娘,她溫柔、美麗、知性、大方。
2.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雨。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溫柔。余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一首《成都》唱火了一座城,唱出了屬于一代人的青春,讓人浮想聯翩。雨中的一對情侶手拉著手,穿過成都大大小小的街口,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旁,悄悄說著屬于他們的“情話”。其實何止成都,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印記,都有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故事,演繹著屬于他們的青春。
3.
初聽趙雷,是他的那首《南方姑娘》。簡單溫暖的旋律,樸實無華的歌詞,加上他那副天生粗獷的好嗓音。天吶!這個世界上還有敢這樣唱歌的人嗎?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音樂旋律,在屬于自己的音樂國度里任性翱翔。趙小雷唱著心底的吶喊,唱著青春期的悸動,唱著無法長大的誓言。他好像在對每一個路過的人說:“上路吧,不管朝向哪個方向,不管最后去到哪個地方,一處有一處的風景,一處有一處的修行。”我只能說,每一個能聽到趙雷歌的人都是幸運的,他就像是一股清流,出淤泥而不染,伴我們勇敢前行。
4.
真正開始關注趙雷,還要提到一個人。他叫大冰,一個自認為是個二流娛樂主持人的流浪歌手,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靈魂行者。大冰曾經這樣評價趙雷:“雷子這么好的嗓子,這么好的創作才能,趙雷不紅,天理難容!”是啊,一個流浪將近十年的民謠歌手,一個從在北京地鐵通道里賣唱的少年,到現如今的功成名就,不曾經歷者很難去想象趙雷經歷過的苦,受過的難。
5.
趙雷一路流浪到拉薩,作為最后一批“拉漂”他見證了拉薩在火車開通之前的寧靜與祥和。他去過大理,到過麗江,和他的那些兄弟們在日喀則零下幾十度的漫天大雪里脫光了衣服唱歌、跳舞。這是趙雷。趙雷也為了生計而變得“墮落”,他去參加音樂選秀,最終卻因為長得“不好看“而被欣然拒絕。趙雷同樣也見證了如今世風日下的麗江,他因為心中的信仰,而堅持在麗江開酒吧,錢財卻被騙的精光,最終他唱出了“再也不去麗江”的心聲,沒錯,這也是趙雷。
6.
趙雷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兩個亙古不變的道理:行萬里路很重要;成功往往屬于那些時刻準備著的人。
他是一個民謠歌手,經過十年的流浪生涯,可以說已經走過了整個中國。在這十年里,他對生活的感悟,讓他變成了一個極其有“故事”的大男生。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那是屬于“行吟詩人”的時代,但它又極其短暫,猶如白駒過隙般一閃而過。彼時的趙小雷是一個有著堅定理想,對現實毫不妥協的錦時少年,他唱著與當時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民謠歌曲,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艱難生活,與他心愛的吉他為伴,一路走一路唱。趙雷最終堅持了下來,依然保持著不向現實妥協的性格,用他那獨特的嗓音唱出了自己如今的繁花似錦。
7.
在趙雷新專輯《無法長大》發行后的幾天,朋友在QQ上問我:“你知道趙雷不,聽過他的《成都》嗎?”我表現的很平靜,雖然他看不到。回答他說:“聽過,很好聽的一首歌。”其實當時真想回他句:“你丫的,哥聽趙雷的時候,你恐怕還不知道他是誰呢吧?”的確,沒火之前的趙雷,很少會有人聽過他的歌,更談不上認識。火之后的趙雷,就如同被人在眾目睽睽下時刻關注著一樣,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無限放大。
8.
聽著趙雷的歌,總會有種莫名的悸動。在每一個人的少年錦時,是否都會認識那樣一個南方姑娘;還有那封未給姐姐遞出去的信中,是否也有我們未曾到過的家鄉。此時的錦時少年,依然站在寒風凜冽的鼓樓上,做著只屬于他自己的夢。
趙雷,彼時的錦時少年,愿你歸來仍是那個無法長大的“趙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