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追求的幸福,如果全部毀掉,能否重新開始!

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抑郁癥自殺,喬任梁因抑郁癥自殺身亡,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動不動說要抑郁,天天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說壓力大,說沒幸福感!我們的物質條件變好了,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使得我們生活越來越便利,可為什么我們還這么沒有幸福感?

究竟為什么呢?

關于這一問題,眾說紛紜,概括起來有幾種說法:

一,資源論。現在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眾多人口去搶奪有限的稀缺資源,形成了激烈的競爭,終日面對殘酷的競爭,人類談何幸福?

二,誘惑論,也就是說,現在物質極度豐富和充裕,琳瑯滿目的商品所帶來物欲橫流的誘惑,面對自己所愛而得不到,又怎可能幸福?

三,欲望論,人的欲望不斷膨脹,強大的欲望和過度地要求,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很大的心理障礙,天天在追求填補永不滿足的欲壑,怎么幸福的起來?

這幾個論調各有各的道理。對此,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安全感的缺失

現代社會中,財富和職業比出身和血統更為重要,社會資本和權力隨時實現再分配。在激烈競爭中,很多人隨時面臨資本喪失、地位下降的風險。于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的高壓之下,同時,每個人面對的是失業,健康等各種風險,時刻處于不安全感的壓力之中。

二、我們都在努力活成別人期望的自己

多數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按照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去設定目標,追求目標。從小父母期望我們好好讀書考好大學,學生時代面臨學業壓力,畢業了面對就業壓力,工作了面對升職加薪壓力。

三、擁擠

事實上,有學者提出了一個理論來解釋我們的幸福感缺失,叫做“擁擠理論”,擁擠理論指出:

人口過度密集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退卻,讓人普遍有一種“精疲力盡”的感覺(Gove,Hughes&Galla,1979),還讓人產生越來越強的敵對情緒(Zeedyk-Ryan&Smith,1983),在芝加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高人口密度伴隨著高死亡率、家庭緊張、對嬰兒的關心下降,以及青少年的行為不端(Galle et al.,1972),還有研究表明,人口密集會導致對有限資源的競爭,從而產生緊張情緒(Jain,1987)。

學者們過于學術化的語言讓我們難以理解,其實說白了就是,你壓力大,你不幸福,就是因為人多!

四、個人在社會中缺少歸屬感

相較于過去那種雞犬相鳴的一個村莊大家都認識、都互相幫助的日子,現在我們已經很少會有這樣的一個充滿歸屬感的集體。尤其是隨著明確的社會分工,人們不再需要仰賴于集體來生活,便利快捷的社會服務可以讓一個人過上完全不需要與他人溝通的生活。缺少歸屬感、缺少與其他人的交往的生活方式變成了另外一個意義上的壓力源頭。

五、我們制造出來的東西統治了我們自己

消費主義盛行,我們為了消費我們所創造出來的東西而弄得精疲力盡,富士康工廠的員工在生產蘋果手機可是自己卻用不起,東莞打工妹積攢了半年的工資為了買一個名牌包包。

太多東西的創造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卻讓我們變得煩惱,給我們增加了許多的壓力。微信的出現使得我們的溝通前所未有地便捷,可是現在讓很多人絞盡腦汁想該怎么發朋友圈,怎么去微營銷,怎么去賺錢!

各樣的社交媒體讓我們可以貼近他人的生活,你可以微博關注任何明星大腕,微博被各種炫富刷屏,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微博、Instagram甚至是知乎,發現原來有些人是過著這樣不一樣、不一般的生活,面對自己的屌絲生活你怎能無動于衷?以往不同階級的人其實往來并不頻繁,你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可社交媒體“拉近”了人們,讓人們有了了解和攀比的機會,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六、我們很少去認真的看一本書了

我們的時間被工作,被韓劇,被玄幻劇壓縮,越來越少的人能真正地花時間做深度閱讀,即便閱讀,也充滿了功利,理財、創業總能成為暢銷書籍,而真正陶冶我們情操、洗禮我們靈魂的書籍被束之高閣。

文化無所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幸福感有其文化根源,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文化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提升我們的幸福指數,創造豐富的文化產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刻不容緩。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我們才會覺得幸福,被花花世界繚亂的我們,真的該靜靜地看一看書。


小結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基本目標之一”,社會發展如何發展,科技進步怎么進步,如果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我要這科技有何用?

幸福很難用物質衡量,有人坐在寶馬車上哭,有人坐在自行車上笑。我曾被撿破爛的大爺和大媽臉上洋溢的笑容所感動,也曾被寶馬車主在街上和老婆打架所震驚。面對物欲橫流的世界,少一分欲望,多一份平和,你就會離幸福越來越近。

朋友在一家腫瘤醫院上班,他曾說過,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幸福了,你去醫院看看,看看那一個個被化療折磨的沒有頭發的一個個光頭。是呀,或許健康地活著就是幸福。

然而,渺小的人類,無法逆轉生命最終終結的必然,卻依然飛蛾撲火地抗爭,每一縷小小的火苗,構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可換來的又是什么?

我們都會這樣老去、死去,在塵土中滋養新的生命。短短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所能秉持的只有:行天之健,以苦為樂,勤苦為榮?;蛟S,這才是幸福的真諦!

/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說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一張白紙,請問你拿這張白紙做什么? 準確地說,你選擇如何使用和享受這張白紙? 在沒有獨立...
    梁超文閱讀 540評論 0 3
  • 今天的天氣不是很好,似晴非晴,似陰非陰。有點類似我的心情,處于一種不自知狀態,感覺整個人都快空了,不是千窟百孔的那...
    多看一眼閱讀 205評論 0 0
  • 在view層只能出現presenter,presenter層要出現view和modle,modle層什么也不出現,...
    名字_都被占了閱讀 30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