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和容眾 心靜如空

說實話,對王維這位盛唐時的大詩人,我感覺并不陌生。從小到大,在那些水樣流過的日子里,王維的詩歌從未離我遠去。

童年時和伙伴們一起賽著背誦《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的是博得師長的一聲夸獎;少年時學習《使至塞上》,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描繪的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所傾倒;工作后,也曾帶著孩子們賞讀他的詩,感受其“詩中有畫”的美好意境。

可是當我提筆想寫下關于他的文字,想寫出自己的讀詩感受時,才發現自己對他了解得太少了,只局限于那幾首詩。于是重新靜下心來,潛心研讀,又查閱了不少的資料,才感覺王維的形象在自己的心目中漸漸明朗起來,對他的詩也有了較為深入地理解。

王維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的藝術全才,有著很高的藝術天分,正如蘇軾評價的那樣“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九歲時就會寫文章。青年時代的他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心想要報效國家,這一時期他寫了不少充滿豪情壯志的邊塞詩。可是入世為官后,仕途中兩次被貶,后又成為附逆者再次左遷,使得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雖然晚年的他已官至尚書右丞,但內心依然想著超脫塵世,歸隱林泉。

可是他終未棄官歸隱,儒家的“濟世”思想使渴望隱逸的他,無法決然地歸去。好在四十歲后的他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倒也自得其樂。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又因為他以“詩佛”名世,佛教義理的影響,使他的山水詩多了一份空靈澄澈的意境和意蘊無窮的理趣。

了解詩人的生平之后,再來潛心研讀他的詩。感覺自己能夠貼著詩人的心靈,真正走進他筆下的山水之中,在純美的詩境中徜徉,人生歷程中的那些美好的生活體驗漸漸被喚起。于是感覺自己能夠讀懂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樂。一首首詩讀下來,感覺自己最喜歡的還是他的這些山水詩。讀得遍數越多,便是越發地心生歡喜。我認為在盛唐璀璨的群星中,詩人王維分明是極耀眼的一顆。他的山水詩,能夠讓人的心真正的安靜下來,還能給人以啟迪。每每想到古代文論家對王維的評價:“唐無李(白)杜(甫),摩詰便應首推。”感覺也是恰如其分的。

王維有著高超的藝術天分,有時候感覺他信手拈來普通的景物、人物,然后進行隨意的組合,就能境界自出,而且詩中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例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人隨意地寫出了眼前的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并沒有特意去描摹刻畫。人物的活動也只用了“獨坐”、“ 彈琴”、“ 長嘯”。可是當這平淡的四句詩組合起來,卻營造出一個清靜安詳的境界。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

讀這首詩,每每引發我的聯想,一輪皓月之下,偏僻的深林之中,詩人素衣綸巾,彈奏高山流水般的樂曲,雖無知音好友欣賞,但有皎潔的月亮相伴,因此詩人并不感到絲毫的孤獨。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適,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融為一體。

有時候,又能感覺到他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是細細雕琢的,用字十分精妙。細品起來,讓人感覺真是妙極了。例如《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我很喜歡這首詩中第二句中的“綠”字,揣摩起來,感覺情趣頓生。如果是寫白天所見,“蒲”之“綠”,就不足為奇了。而此詩中所寫的是月下所見,則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所在。在夜晚如果光線稍弱,蒲的顏色看起來便會發暗,不能看出是綠色的。如果能看到綠色,這就說明月光應該是特別的明亮。這里便是借寫“綠蒲”來側面描寫月光的皎潔、明亮。

他的山水詩里充滿著詩情畫意,沉浸其中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喚起自己曾經的生活體驗。例如讀《山居秋暝》,讀到“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時,我總會想起那些雨后初霽的時刻,不管是在校園里,還是在鄉村小路上漫步,看著欣欣然的萬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一刻總是感覺一切是如此的美好。

讀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時”,不由得會想起兒時家門前小河那窄窄的小石橋,我本是不喜歡它的,每次過橋時,我都是膽顫心驚,“兩股戰戰”,恨不得手腳并用。可是有一次,我和幾個小伙伴們在石橋上嬉戲后,感覺有些累了,就坐在橋邊臺階上歇息。彼時天空有皎潔的月亮,遠處有朦朧的樹影,耳畔有淙淙的流水聲,水流從石拱中飛瀉而下,是那樣的潔白無瑕,閃閃發光,我的腦海里忽然閃現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一時間進入了詩歌的情境中,感覺如癡如醉,后來居然對那小橋多了幾分喜歡呢。

詩人王維本身就是性甘淡泊之人,熱愛自然山水的,在他的山水詩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因此他的這些山水詩讓人感覺到安靜,澄澈、空靈……在這個浮華的世界里,讀一讀他的詩,心靈的躁動便會遠去,自己的心靈似乎有了一片自由的棲息地。喜歡月如水老師的這一句“這世界,只要心安靜了,還有什么走不過去?”,是呀,就算“行到水窮處”,那也正是“坐看云起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