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最真的自己對話——《雖然不相見》有感

Blue編輯

? ? ?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各樣的事,在經歷的這許許多多的事件中,我們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很多,而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往往到最后我們自己無形中就已經被這個社會改變了很多很多。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為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顯示所纏繞而變得不再那么天真和單純,心理無時無刻不藏著很多的話語。我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時常都在感嘆還是孩提生活最好,因為天真浪漫,無憂無慮,這個年齡的人是最本真的時候。

? ? ? 但是逝去的時光已不可追回,現在已經不再單純的我們,已經成長的我們應該如何與自己最真的那個自己對話呢?如何從這種靈魂上的溝通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呢?這本由扎西拉姆·多多所編寫的《雖然不相見》就是一本試圖和自我對話的一本書,本書的題材比較新穎,是一本書信集,里面收了的是作者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們的一些瑣事。但是對于現在越來越習慣手機短信,微信或者Email的人們來說,正式的書信可以說已經相當陌生了。很多人對舒心這種傳統而時效性不高的通訊方式持有一種否定的態度,但是卻忽視了舒心的另外一個特制,那就是充滿回憶感,正因為誒過程比較繁瑣,每一個字都需要我們動筆寫上去,這也使得其話語是經過再三思考,能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 ? ?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多多將自己的書信進行了了有目的的篩選然后呈現給我們。書中采用雙色印刷,選取的信件的談話對象有自己,也有自己的親朋好友,但是不管怎樣,心中所談論的內容其實和我們普通人所要遇到的的普通事都是相關聯的。

? ? ? 例如在《人有人的天命,神有神的慈恩》這篇文章里面,作者就通過以小叉給大叉的信件中談到小叉最近心情又比較煩躁,然后回想起過去的一些經歷,雖然兩個人已經像個遠方,之前兒時關注的問題從“我是誰?我要的是什么?什么最適合我?”之類也變成了“我住哪?我這個月能掙多少?什么時候提拔我?”。可以說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人所面對的,因為如果不這樣想的話,我們就會被認為還生活在虛幻之中,還不成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擾吧。在這里面你也可以看到作者多多如何通過這封信件為我們傳達出如何在這個現代的現實中保存自己的本心,作者對于不快樂的處理方式歸納引出了“形而上化”和“形而下化”兩種途徑。不管是怎樣的處理,作者在這里都沒有無端的給出明確的建議,但是在后面的段落中通過連續的設問或者反問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 ? 透過本書的文字我們能夠比較清晰的看到感受到作者對于生活的觀點態度,不管身為讀者的我們贊成還是反對。本書通過書信形式來折射或者表達自己的態度,這樣的形式我們其實也是可以借鑒過來運用到自己與自己的溝通上,這未嘗不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法。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