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冬至,滿大街的羊肉湯鍋熱氣騰騰地召喚著人們的胃,提醒人們一年中夜晚最長的一天到了。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南方城市冬至的習俗居然是喝羊肉湯,從入冬開始,各種冷淡杯、燒烤攤、餐館就統統換上了羊肉湯的招牌,店門口倒掛一頭殺好的羊,貌似食客可以現點現割,平日里那些牙尖的好吃嘴們突然都變成了羊肉湯的粉絲,仿佛世上僅此一好。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是我胃痙攣的時候。我對羊肉的怕源于我母親這邊家族的習慣,她們一家人都懼怕牛羊肉,覺得那種腥膻聞之欲嘔。后來婆婆家是要吃羊肉的,一到冬天,公公婆婆就會喜滋滋地專門跑回老家買一大腿羊肉,然后不時用來燉湯,而我就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回家吃飯,因為盛過羊肉湯的碗兩三天后都還帶著那股味兒。三番五次公婆就有所察覺,冬天也漸漸不再吃羊肉了,改成燉大家都能接受的牛肉湯, 老人多年的習慣,因了我要改變,讓我心里總歸有所歉疚。
但即便在這個冬季羊肉湯一統江山的城市,也有和我一樣不愛吃羊肉的人。原來單位一男同事,平時為人熱情外向,每年冬至大家相約喝羊肉湯時,他就默默不語,一次悄悄跟我說,“我頂怕那東西,聞都不行,更別說吃。”我笑了,看來羊肉湯在這里也不是人見人愛,只是很多人為了讓自己更顯合群,慢慢去接受了它。
孩子平時有些挑食,自己認為不好吃的東西就一口不吃。但羊肉他是要吃的,可能是小時候爺爺奶奶一說羊肉,后面跟的詞就是好吃,讓他天然就覺得那是好吃的東西吧!既然如此,我想,為了我愛的人,為了更加合群,我是不是也該試著去理解一下這種食物。
書上說,羊肉是冬天進補最好的食材。一位美食專欄作家說,世界上最美味的肉類是羊肉,沒有膻味的肉就像不會騷情的美女,差了些味道。
做好了一切心理上的暗示,這個冬至,我決定自己來燉一鍋羊肉湯。去超市買了小肥羊的羊羔腱子肉,拿出來沖洗時,有一點味道,不過還能接受。切塊的時候感覺肉質非常好,先竊喜了一下。還是先用清水汆過,再加上花椒、生姜、料酒一切能去腥的東西,和白蘿卜一起燉了,聞起來居然是和牛肉湯一樣的香味。老公回家后,我向他宣布,今天晚上喝羊肉湯,他難以置信地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吧?”兩個男人眉開眼笑地開始大快朵頤時,我小心翼翼夾了一塊肉,咬了一口,肉質粉嫩,有一點淡淡的膻味,想到專欄作家的話,試著去愛上那股味道。一塊、兩塊,慢慢不再覺得那個味道難以接受,慢慢有一點愛上了它。
晚上給母親打電話,告訴她今天冬至,我給全家燉了羊肉湯,母親皺眉的感覺電話里都能聽出來,她說,你能吃那東西啊?我說,還行,冰箱里還有一半,明后天會再燉一次。
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再排斥羊肉,就像那些我小時候曾經排斥過的食物,因為偶然的機緣,因為刻意的適應,有些甚至變成了我今天熱愛的東西。羊肉也一樣,只要不和自己較勁兒,誰說那股膻味不是恰到好處的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