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都在讀先秦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人在寫作時,特別注重類別,非常形象,及時在講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也會從生活中的植物、或動物特征來做類比。整個文章讀起來不枯燥,也特別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還有一種畫面感。
現在之人寫作,篇幅很長,內容拖沓,而且沒有主線。整篇文章洋洋灑灑幾萬字,表達的核心思想不明確,有明顯的拼湊痕跡,結構不緊湊。
學習古人寫作的嚴謹性,表達一個內容,不要求多、繁,只求精、準,可讀易理解。這也是我個人寫作的奮斗目標,力求表達清晰,意思詳盡,主體鮮明,百轉千回,有伏筆,有懸念,表達自然,吸引人,但又不拖沓,不造作,渾然天成。
越讀古詩文,越喜歡古詩文,為作者表達的匠心獨運而感嘆,為文章之美而陶醉,為蘊含的哲理而傾倒。整個詩讀起來總會讓人回味無窮,再回頭看現代人寫作的文章,總略顯浮躁,空洞,單薄,讀完就忘記,沒有深刻的印象。
每天一首古詩文,與先賢對話,向先賢學習,從經典古籍中尋找人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