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式,讓你買基金比別人賺更多

基金是投資者參與權益市場的首選方式。但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卻長期存在,部分基金持有人的投資收益并不理想。其實,投資基金賺錢的其實并不難,本文總結了基金投資賺錢的三種方式。

方式一:長期持有優秀指數,賺經濟增長的錢

指數基金是基金投資賺錢的第一種方式。

巴菲特曾經設下一個很有名的賭局:以十年為期,打賭任意五只對沖基金組合的總體回報無法戰勝標普500指數,賭注50萬美元。條件開出后,華爾街一片寂靜。直到兩年后的2007年,對沖基金公司Protege Partners站了出來,選擇了5個對沖基金組合和標普500指數對戰。

從2008到2017年的十年間,表現最好的對沖基金組合累計收益為87.7%,年化收益6.5%;而標普500指數基金產生了高達125.8%的收益,年化收益8.5%(這十年間還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否則標普500指數的收益率會更高)。指數基金是被動投資,卻能戰勝許多聰明人管理的對沖基金,這出乎很多人意料,也讓指數基金一戰成名。

來源:摘自2018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指數為什么會長期上漲?這與指數的優勝劣汰機制相關。指數是由成分股(都是當時候優秀公司)組成的,大部分指數每年會調整1-2次成分股,淘汰一部分公司,再吸納一部分新鮮血液。比如滬深300指數是每年6月和12月各調整一次,所以指數長期上漲是自然規律。

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分為寬基指數和行業指數。

(1)寬基指數

寬基指數的年化收益在10%左右。例如,標普500過去70多年的年化收益約11%、恒生指數過去50多年的年化收益約12.7%,滬深300過去30多年的年化收益約10%。

股價=每股盈利*市盈率,市盈率漲漲跌跌,高低相抵,因此,從長期看股價反映的是公司盈利能力,背后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過去十年,A股市場股票型基金的整體收益率在10%左右,而全部A股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平均值也是這個水平。

(2)行業指數

行業指數和寬基指數的上漲邏輯是一樣的,都會定期優勝劣汰。但是和寬基指數不同的是,行業有朝陽和夕陽之分,因此不同行業之間的利潤懸殊較大,從而導致行業指數的回報率也有較大差距。從下圖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食品飲料行業,其區間漲幅是排名最后的紡織服裝行業的近13倍。

大消費(包括醫藥)和大科技(包括高端制造)是人類的長期剛需,需求只增不減,行業長期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屬于優秀行業。除了需求沒有天花板外,消費、醫藥、科技、高端制造等行業還有技術、品牌等壁壘加持,行業利潤率高于A股平均水平。

優秀的寬基指數和行業指數長期上漲的特征,是我們投資賺錢的保障。長期持有優秀指數是投資基金賺錢的第一種方式,它的優點是不用擇股和擇時,長期賺企業利潤增長的錢。這種錢是容易賺的錢,拿得住就行。但缺點是必須拿很久,因為指數每隔幾年都需要經歷一次20%-30%的波動,如果高位入場年化收益肯定大打折扣,持有感受和收益都難以讓人滿意。

方式二:投資主動型基金,賺專業選股的錢

看完第一種賺錢方式,尤其是巴菲特“十年之約”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會堅信投資指數基金比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更有效,收益更高。實際上,這種有效性是分市場和分策略的。

就市場而言,美股是典型的機構主導,個人投資者稀少,而機構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市場高度有效,因此主動型基金想要勝出極為困難。

但是在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成交量,且做空機制的缺乏,給了主動型基金極大的發揮空間。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過去十五年,主動型基金年化超越指數約4%,過去10年,年化收益超越指數達到了約5-6%。

基金經理之所以可以跑贏指數,道理很簡單,一個班100人,全班平均值成績肯定不如前10名尖子生的平均成績高。指數相當于全班成績,尖子生成績相當于優秀公司的平均成績。主動型基金憑借強大的研究團隊,選出業內優秀公司,從而跑贏市場。

就策略而言,巴菲特賭約選擇的交易對手是量化對沖策略,這種策略只賺α(超額收益)的錢,不賺β(市場)的錢,也就是說雖然從2009-2017年美股都是牛市,但是量化對沖策略的收益并不包括市場上漲的部分,只計算超越市場的部分。超額收益再扣除掉對沖的基差成本,在牛市中跑輸標普500并不意外。

如果賭約的對手方是量化指增策略,那么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量化指增策略賺α+β的錢,換算到那個賭約中,就是年化6.5%的超額收益加上年化8.5%的指數收益,這就是15%的年化收益,是大幅跑贏指數的。

不論從A股的大數據,還是指增策略的優勢,都表明優秀的基金經理跑贏指數是常態,投資者把錢交給專業的人,可以跑贏指數。

但這種投資方法也有缺點,一方面,權益市場盈虧同源,超越指數的前提必然是一定程度的風險暴露,做對了是正超額,做錯了是負超額,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波動可能比指數更大。

另一方面,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前提是對基金經理的理解和信任,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信任在回撤面前是很脆弱的,這是無法克服的人性。缺乏信任時,投資者很難長期持有并享受復利效應,更難將全部資金投入進去。其結果就是拿出一點錢買了一只產品,或許今年的回報很高,但是相對于其他的未投資金來說,這些收益可能是聊勝于無。


方式三:將全部資產進行科學配置,賺資產配置理念的錢


把錢交給專業的人打理,長期看可以跑贏市場。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克服市場波動帶來的信任脆弱,投資者很難長期持有,更難以重倉投入。分散出擊之下,買入的產品也有漲有跌,最終的全資產收益率可能并不理想。

而方式三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同樣是將資產交給專業人士,但是用資產配置的理念取代了買產品的理念,其結果是可以重倉乃至全倉配置。全部資產增值10%,這就是實打實的最終收益,如果這個年收益率能夠持續,7年時間就能實現資產翻倍。

諾獎得主馬科維茨說過,資產配置是天底下唯一的免費午餐。資產配置是一種投資方法,也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投資理念。

市場風格經常切換,沒有一個策略是常勝將軍。每種策略都有適合它的時候,也有無效的時候。這種情況下,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比如一個資產組合里,各種風格都配置一些,任何一個階段,總有一些表現得好。雖然短期表現會因市場處于某種極致風格,而落后于這種風格鮮明的基金,但長期來看總體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不論收益還是持有感受都大概率是不差的。

用資產配置的理念進行投資,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買入FOF產品,優點是簡單高效一鍵操作,缺點是FOF多是標準化產品,可能不能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條途徑是找到專業的投資顧問進行個性化配置,通盤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預期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資金周期等等情況,做出定制化、動態化的資產配置方案。

資產配置的好處是可以全倉配置,降低波動,能夠為全資產收益率劃定一條6%-8%的收益下限,并盡可能提高,更加適合高凈值投資者。但是缺點是其收益中樞處于中低水平,在其他產品高收益率的對照下,再好的理念也可能顯得蒼白無力。

最后總結,用上面三種方式投資基金長期看都賺錢,但每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