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要求老師勝過學生的,那是比賽而不是教育。
馬哈維亞一直相信,作為老師只有戰勝了學生,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可是和解之后,他和女兒的心態改變了,他們都明白了,老師只求要勝過學生,那不過是一場比賽;而老師去引導學生覺醒、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
2.好的教學方法還需靈活運用
為什么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教練沒能把吉塔帶到冠軍的高度而是只有老戰術和方法的爸爸能做到呢?很明顯,還是馬哈維亞更能了解學生(女兒)的心態秉性和賽場情況,能做出更靈活準確的教學判斷,并且對每一個上場的對手做了深入的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才大獲全勝,扭轉乾坤。
3.教學中善于反思
劇中的爸爸一直都是尊重現實的典范,在無法實現把摔跤夢想傳承給兒子的前提下,他不顧世俗的眼光,剪短女兒的長發,穿起了短褲,并堅定著自己的夢想。在女兒無法參加專業訓練的前提下,他自己給女兒在田里搭建了訓練場地,在女兒打敗自己后并沒有完全放棄她,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了強大的支持。
4.好老師不如好爸爸
這是我看完后第一時間發給一位好友的觀后感。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看著他長大,他的軟肋他的任性父母應該比誰都了解。不管學校的老師多專業,他要關注的不止一個人,所以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丟給學校和老師并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選擇。爸爸們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這將是你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