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清帝國與英法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正酣,北方的沙俄武力逼迫清帝國簽訂《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兩年之后,英法聯(lián)軍攻克北京,沙俄借口“調停有功”再次逼迫清帝國簽訂《北京條約》,割占黑龍江口至圖們江口40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區(qū)。不計入當年作為屬國的朝鮮半島沿岸,中國在日本海(中國舊稱“鯨?!保┑某龊?诩把睾8蹫常ㄡ俗樱⒑u(漁場)全部喪失。
1886年中俄第二次堪界,吉林督辦吳大澄會同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重勘東部邊界。雖未能從沙俄侵占領土中取得圖們江入???,但爭得了圖們江口通航權。自此,清(屬國朝鮮)俄兩國以江心為界共有圖們江口。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帝國戰(zhàn)敗,《馬關條約》簽訂后,朝鮮獨立,清帝國在圖們江以西土地歸屬朝鮮(日本實際控制),雖然通航權仍保留,卻失去了陸地上的屏障。如今,離入??谧罱默q春市防川村距日本海僅幾公里。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圖們江口成為日滿同盟治下與蘇聯(lián)的“界河”入??凇?938年,蘇軍占據“滿洲國”一側張鼓峰,日軍在沖突后出于戰(zhàn)略考慮,封閉了圖們江入???,由“滿洲國”(中國東北)進入日本海的水道阻塞。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蘇聯(lián)以向朝鮮運送軍事物資名義修筑了蘇朝圖們江鐵路大橋(朝鮮稱為友誼大橋),該橋作為志愿軍最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補給線。大橋全長約530米,為8孔60米鋼架鐵橋,橋底至常水位高9.6米,其中僅3孔可作為通航孔。
蘇朝圖們江鐵路大橋雖然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功不可沒,但隨著戰(zhàn)后尤其是新中國恢復在圖們江通航后,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一是橋梁凈空過低,原有的橋梁設計直接將大噸位的中國船只“堵截”在??谥畠?;二是鐵路橋上游約1公里處有十余個殘存的橋墩(位于蘇聯(lián)和朝鮮境內,毀于二戰(zhàn)蘇聯(lián)出兵東北),它們形成的漩渦使河道中形成一些沙灘,對入海口泥沙淤積有一定影響。
蘇聯(lián)時代,由俄羅斯途經鐵路橋進入朝鮮的鐵路一直承擔著運輸化肥和石油的任務。蘇聯(lián)解體后,跨境物流已經很少,往昔火車過橋的氣勢磅礴已不多見。
目前,圖們江鐵路橋所在的鐵路連通著俄羅斯的扎魯比諾港(擴建中)和朝鮮的羅津港(擴建中)和清津港(擴建中),并與俄羅斯遠東鐵路網順接。
吊詭的是,雖然鐵路橋所在區(qū)域國際化合作在逐步加強,但對于中國進入日本海的這一礙航設施,俄羅斯和朝鮮似乎有著超乎尋常的默契—“維持現(xiàn)狀,積極封堵”。
千年國土,豺狼蠶食,泱泱中華前失鯨海重要門戶。
指畫江山,書生惋嘆,??诓坏米顬闁|北發(fā)展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