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和本書
本書作者——珍妮·蘇克,是韓裔美人,37歲時便成為哈佛法學院的終身教授。在享受這一殊榮之前,她對自己所感興趣和熱愛的領域付出了不懈的堅持和努力,在鋼琴、芭蕾舞、文學和法學這些領域取得了過人的成績。
珍妮將自己的成就歸因于她的韓裔美國人身份,所以這本書并不是一本成名自傳,而是珍妮作為一名韓裔美國人的成長歷程,正如她自己所說:“我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韓國人在海外奮斗的故事。”
珍妮父母的家族在朝鮮戰爭時期從故鄉北韓舉家逃亡到南韓,但家族的發展還是因朝鮮戰爭受到了重創,與此同時家族的思鄉之苦更是無以言表。得益于母親的精明能干,珍妮全家順利移民到美國,在另一個他鄉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美國大熔爐移民最明顯的特征,是他們身上那種為了追求新生活而不斷克服困難的頑強,這從珍妮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教育而不顧昂貴學費毅然選擇教育水平更高的私立學校,從父親為了從事更適合自己的職業而多次舉家搬遷等事情便可以看出來。本書一個章節里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庭聚集在這里,卻都有著共同的故事——關于戰爭、逃亡、流離失所、幸存、流放和重建的故事。他們遠渡重洋來到紐約,都是為了尋找新的生活。”這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抱著希望活下去的英雄主義,給后來珍妮的成長奠定了強大的內力。
邁出第一步,不斷嘗試
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也被老師認為有天賦,但是因為語言環境的差異,珍妮小學的時候是一個很拘謹、常常活在焦慮中的人。珍妮為臨終前曾鼓勵自己積極進取的猶太老師努力地嘗試擬寫和朗誦悼詞,嘗試參加很多競賽。慢慢地,她便喜歡上了參與到比賽之中,享受這個過程自己所做的努力。
很喜歡珍妮說的這句話:“如果說有某種非關聯性的因素,給予了我明確的方向,使我下定決心投入其中的話,我想歸根到底,是因為我想要嘗試。”這讓我想起自己還在青春期的時候,學業的壓力和自身性格的憂郁導致了我好幾年都處在內心的彷徨與無助之中,慶幸的是我從未放棄過自己,而是一次次地鼓勵自己勇敢邁出無數個第一步,不斷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才遇見了后來明朗美好的世界。
堅持不懈,反復練習
“學習那些讓你感到不適的事情。你需要不斷地練習——你必須一遍一遍地重復,直到做起來得心應手,甚至樂在其中。”——珍妮·蘇克
因為不能在人前出色地彈奏鋼琴,珍妮得了嚴重的恐舞臺癥。后來珍妮通過反復練習和自我心理疏導打敗了這種恐懼。就是這樣的反復練習和不斷熟悉,她在音樂和演奏中獲得了無窮盡的喜悅和快樂。而寫作,也曾經讓珍妮感到不適,甚至因為對寫作的不擅長而放棄了文學研究。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珍妮獲得了寶貴的寫作方法,那就是每天堅持寫一頁半。尤其在珍妮從事法律研究之后,這個方法讓她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愿望,無論是通往成功,或是戰勝自己,必經之路都是要有足夠的努力。當一個人想要在某件事情上成就卓越時,根本沒有捷徑可循,他必須要在這件事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堅持不懈。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當我下著新的一年要讓生活和工作獲得平衡的決心時,卻看到珍妮在書中寫到:“工作和生活并不是我要去努力‘平衡’的兩個對立面。我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工作可以和玩耍同時發生,對我來說,工作常常感覺像是在玩。”這讓我開始質疑自己這個愿望的合理性。也許我太過強調時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分配比例以達到所謂的平衡,卻未曾發現,這種平衡太過于膚淺。
時下對“平衡”的流行定義,就是在兩個或者更多的對抗力量之間的一個最優化的點。所以,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平衡點完全是獨特的,在每一個時間點上也是不同的。如果工作和生活真的分不開,如果工作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愉悅感和成就感,為何不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讓工作變成一種享受呢?
最后,想用珍妮結束這本書的句子來結束這篇讀后感:“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感覺自己又懶又一點兒都不酷,因為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只是坐在家里讀書而已。”雖然不酷,但在閱讀中我很自足。
本書其他摘錄:
無論是通往成功,或是戰勝自己,必經之路都是要有足夠的努力。充好電,才能和焦慮這個魔鬼對峙。
認知不完美,不要有過高的期待。
如果你試圖完美,你就不可能感受得到自由。
把一件事做到完美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在合作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也并非重點所在。而是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創意,大家一起努力合作,且充滿樂趣。
深入內在的自我是難以捉摸的,而當其顯現的時候,我們甚至都不可能看得到。這種掙扎是持續一生的,往往當我們堅信自己已經算計好了一切,最后才發現,我們被蒙蔽了雙眼。
我需要在工作的時候專心致志,不能再允許工作,像個笨拙的寄生植物一樣,占據我靈魂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了。工作對我來說,必須要更像一株耐寒且能夠自給自足的花朵,它必須可以自己生根發芽,能夠和花園里的其他植物分享泥土的滋潤,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有了孩子之后,我的工作必須更好,甚至更有價值,因為我必須要學會支配它,而不是讓工作支配我的生活。我必須要成熟起來了。
能夠在角逐激烈的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很簡單,但這些只會使孩子視野狹隘,并扼殺他們學習中的創意和快樂。
我一直都試著盡可能多地帶孩子們去外面旅行、探險,因為我認為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遠比他們在學校完美更重要。
在我的故事中,無論結果如何,阻攔一個懷著強烈的渴望,朝著目標努力前進的孩子,我認為是絕對不正確的。孩子的愛好和理想是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得到培養和珍視。
父母能夠為孩子創造機會,但他們不能強迫孩子做事情。所以,姑且讓孩子被他們的興趣所引導,自己學會飛翔。
用心聆聽,對有趣并愿意投入的事情敞開心扉。如果某件事情讓你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為此興奮不已,那你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