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一個階段太久,會懶,會膩,會想逃避。
如日沖天的大明星安娜就是這么一個厭倦了娛樂圈,厭倦了戴面具演戲,內心想和普通人戀愛的女神。有天隨便在倫敦諾丁山逛呀逛,逛到了一個小書店里,遇到了事業和情場都不如意的書店老板威廉。
早在一篇文章里有寫:相比《諾丁山》里的休·格蘭特,更喜歡《風月俏佳人》里的李察·基爾。可是也不妨礙我把《諾丁山》看好幾遍。
昨晚和爺爺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開頭,爺爺就定義:一看就是一個肥皂電影。
是的,就是肥皂電影,制造了童話肥皂泡泡,隨時可能破碎。
因為安娜是大明星,電影里的她后來還獲得了奧斯卡等獎項,雖然她說:什么獎項都是虛無的。而你應該想的是,我也是一個女孩兒,現在站在一個男孩面前,請求他的愛。一直溫文儒雅的書店老板威廉卻有點懵逼(更多是受寵若驚不知道如何接受)地拒絕了。
威廉說自己是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
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會看到安娜換上干凈的衣服下樓,然后眼睛直瞪瞪看著女神,口里還不停邀約暗示:要不要喝杯茶,咖啡,或者果汁,blabla一堆。直到女神說:我現在只想回家。
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會冒險冒充記者混進女神的劇組,就為見她一面,并邀約共進晚餐。
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會爬好幾次墻帶女神闖進別人花園,尋求浪漫,最后還是女神自己一跨二登帶他爬進去的。
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會因為女神發完一通脾氣后,消失6個月,他也行尸走肉了6個月。
一個“過于理性的傻瓜”一聽到女神還在倫敦,毫不猶豫趕到片場。
……
就是這么一點點俘獲女神芳心的。理性少年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總能被冠上“浪漫主義”。
不過就電影的結局:大明星安娜還是那個大明星,而書店老板卻成為了“安娜的男朋友”。這樣的關系會如同肥皂泡泡一樣容易破碎,無疑是另外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
最后大明星安娜的記者招待會卻讓我想起了《羅馬假日》里的那場記者招待會。作為真正記者的喬問安妮公主:最喜歡歐洲的哪里?安妮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了。這樣含蓄表白了,雖只能是隔空撓癢,也足以給彼此的曾經畫上句號。而“過于理性的傻瓜”威廉繼續冒充記者向臺上女神安娜發問的時候,他們就赤裸裸在袒露彼此情感了,讓周圍不明真相的記者狠狠吃了大把大把狗糧。
再次響起片頭的“She”,完美撒花。
如果你不那么相信這樣的灰小子和女神的故事的話,那么這部電影里男主威廉的妹妹,長著一雙魚眼泡,還有點小齙牙,一頭紅黃發,裝束有點朋克風,總之是一個長相偏下,身材一般,腦子也有點傻缺的普通姑娘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說:我決定訂婚了。
然后悄悄和坐在旁邊的同樣邋遢傻缺經常露出股溝的Spike(哥哥的室友)說:By the way, it’s you.
這幕場景是多年后我重溫《諾丁山》最感動的。愛情就應該如此簡單:愛上一個和自己一樣毛病一身的人,但卻還是看到了對方的優點。比如魚眼泡女說股溝男是一個前途無量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