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武俠小說,喜歡武俠中的江湖。每個人都有武俠情節(jié),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的江湖里笑傲!
近代武俠小說寫的好的,首屈一指當數(shù)金庸,當然還有古龍、梁羽生,三人并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古龍代表作《絕代雙驕》。
梁羽生代表作《白發(fā)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
武俠世界里的江湖就是俠義。
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俠客當數(shù)荊軻,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對荊軻評價很高,“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開啟了俠客出征的標準模式。
梁啟超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快意恩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匡扶的是正義;休得多問,好酒好菜只管上來,喝酒用大碗,表現(xiàn)的是豪情;腦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彰顯的是信仰。
江湖在哪里?什么才是江湖?每個人,每個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當我們厭倦了現(xiàn)在的江湖,新的江湖又在哪里?持筆者在字里行間尋找著抒發(fā)愛恨情仇的江湖!
在我的江湖中,我不想做那個在酒樓中戴著斗笠獨飲的俠客,而愿做那書齋中看盡世間百態(tài),留下字跡的持筆者!
這就是我的江湖!在這些武俠里,我最喜歡的還是金庸。和金庸同時期齊名的文人還有香港四大才子,其他三位是倪匡,黃沾,蔡瀾。
懷著對金庸武俠的寵愛,終于收集了一套完整版《金庸全集》,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十四部作品,七上七下。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清末民初武俠小說的不同之處在于,作者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東方文化內(nèi)涵,灌注于神奇而浪漫的武俠故事之中,使之上升到文學藝術的高度。
而且,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從天文地理、歷史宗教、文學藝術、醫(yī)藥民俗到道德人倫無所不包。讀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時,給人一種知識上的極大滿足。
金庸的武俠小說,還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蕭峰、段譽、陳家洛、張無忌、楊過、令狐沖、郭靖、小龍女、黃蓉、韋小寶等,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飄逸瀟灑,長袖當風,令人刻骨銘心,愛戀難舍。
小說讀者看小說,自可在小說中找尋到極大的樂趣,可以陶醉在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之中,可以在小說中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可以將小說當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小說讀者看小說的觀點,和文學批評家看小說的觀點不同,和道德學問家看小說的觀點不同。所以,“我看金庸小說”中的“我”,十分重要。
看金庸小說的人以千萬計,其中自然有文學批評家、道德學問家,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小說讀者,“我”也是,多少有點代表性。
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說,每看一遍,都擊桌驚嘆,嘆為觀止。
金庸的小說,總評語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后”。以前,世界上未曾有過這樣好看的小說;以后,只怕也不會再有了!
讓我們都在自己的武俠世界里,快意于自己的江湖。
文成語:金庸的武俠一直有著深厚的思想與哲學,從最初的儒俠陳家洛到大俠胡斐、郭靖、喬峰,再到凡俠石破天、狄云,到最后的無俠《鹿鼎記》,金庸將俠義精神一步步進行深化拓展,將深入國人骨髓的俠義精神通過不同層面不同人群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并飽含了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對禮教的批判、對愛情的憧憬,值得好好研讀!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盡情的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