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背影,隨河水消逝

姑姑掉進了河里,走了。

兩年前,我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聽到這個噩耗。

遠去的背影

01? 最后一面

2014年,姑姑從老家趕來參加我的婚禮。作為新娘子的我,根本沒有精力多關注一下她。我只記得,姑姑離開酒店前,和我說了句恭喜你呀。其他有關她的記憶,再也沒有了。

沒想到,這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

姑姑回到老家后,聽老爸講,姑姑現在的精神狀態很不好,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可能這一輩子太辛苦,現在上了歲數,把自己封閉起來了。聽到這話,我不免有些難過。爺爺去世后,老家最親的人也就是姑姑和伯伯這兩家子了。我想等下次回老家時,一定要在她家多坐一會兒。

隨即我開啟了甜蜜的婚后生活,也和其他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一樣,每天都看似忙忙碌碌。姑姑的身影,姑姑的狀態,對我而言似乎越來越模糊,也變得并不重要。

02? 陰陽兩界

再見到姑姑時,已是陰陽兩界。

我們一家四口趕到姑姑家時已接近深夜。離姑姑家還有百余米時,就聽到了哀樂。我的記憶一下被拉回了幾年前爺爺去世的那天。當我們趕回老家時,見到的已是一口棺材和爺爺的遺像。許是悲傷,許是害怕,我的腿發軟得厲害,一下子就跪了下去。

走進姑姑家,不禁想到原來只要我們來,姑姑就會特高興的迎過來,拉著我們的手寒暄好一陣。臨走時,姑姑會塞給我們很多土特產,外加一袋麻團。她每次都說,在這里住兩天吧,再玩玩;我們每次的回答都很標準:下次,下次。

一邊哭,一邊走到姑姑的靈柩前。下次,下次,無比冷血的回答,捫心自問,親情中到底有多少個下次會等著我們?

03? 命運弄人

從姑姑家出來,去了伯伯的廠子。長輩們在里面說著姑姑的后事,我們晚輩沒有進去。

村里靜極了,真的是連掉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到。我腦子里一片空白,蹲下來撿了根樹枝,在土堆上胡亂畫圈。我知道,在我身后二三百米的地方,是我們的老宅子,但如今已是一片廢墟,因為這里馬上要變成開發區。

被遺忘的角落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我對這個遠在北京千里之外的江邊小城情有獨鐘。在這里,在我身后的那片廢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年夜飯、放鞭炮、爺爺的三輪車、姑姑的笑聲、拜年時向大人們“討果子”......即使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仿佛還能嗅到全家團聚時那濃濃的親情的味道。

也就是在那片廢墟所在地,姑姑度過了20年時光。本來學習優秀的她因為突如其來的病無法繼續備戰高考,只得輟學。從那時起,老天不再眷顧她,身體狀況一般,婚后生了三個女兒,可是老二在出生不久后就夭折了,老三被婆家抱走換回一個兒子。我沒有見過奶奶,但聽爺爺說,姑姑是他和奶奶一生的心病。

04? 愿你安好

第二天,我們又來到姑姑家。和爺爺去世那會兒一樣,全村似乎都因為這件事情而熱鬧起來。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吧,但我一直不太理解老家這種喪事習俗。

當晚,我們住在了姑姑家。想到以前每次都以忙為理由拒絕姑姑的邀請,這次倒是全家在這里住下,但是邀請人已經不在了。我問自己:真的有這么忙嗎?到底是忙,還是因為覺得親情是最唾手可得的,所以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

天還沒亮,就開始為姑姑的葬禮忙乎起來。在走完各種儀式后,全家人去殯儀館和姑姑做了最后的告別。

我在心里最后叫了她幾聲姑姑,愿天堂沒有苦難,一切安好。就此訣別。


總感覺,這個世界對愛情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偏袒,留給親情的時間并不多。對于親情,大多數人就是嘴上喊喊口號,落實起來的力度就如同落實年度計劃中的戰略指標一樣,空洞無力。其實我所生長的大家庭的親情氛圍已經算很其樂融融了,但不免還是會犯下這個錯誤。

親情暖暖

都說愛情不等人,親情更是如此。而且一旦親情不等人,留給我們的傷痕也許比愛情的傷痕還要深,還要痛,還要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