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紅塵繁華萬朵,她卻獨自寂寥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里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毛

1

初識三毛,還是在語文課本里,只知道她是一個有才情的作家,一個敢于流浪的漂泊者。初此之外,再無其它。近日來,讀了艾文茵所著的《撒哈拉不哭泣:三毛傳》,開始對這樣一個奇女子有了特別的情懷。可能是感動于書中那過于詩情畫意的語言,可能是有感于三毛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經歷,讀完之后竟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三毛原名陳懋平,三歲時的三毛即自作主張把本名中之“懋”字略去,給自己取名“陳平”,英文名echo是來源于希臘神話中的Echo女神,“三毛”為筆名。童年的她就表現出異于常人的一面,酷愛讀書,不懼鬼神,是大家眼中那個性格乖癖的孩子。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這是我們每個人向往的生活。三毛以自己特有的情懷,成就了一場波瀾壯闊,譜寫自己的盛世華章。她不需要被頂禮膜拜,她就是自己的最大敬仰。她不想要被駐足觀賞,她追尋的是自己的凈土一方。她不會被囚禁獨寵,她的靈魂早已到達她所追逐的地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一個不羈的旅客,沒有一處是安穩的朝堂。

不知是否是文學的需要,在她的身上流傳著很多傳奇的版本,什么性格,基因,命盤,星相,以及窺見自己的前世今生。除卻這些,她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所在。賜名者父母,哪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會擅自更改自己的名字,然而三毛就是如此。三歲之時便有了自己的主見,擅自改名“陳平”,只因不喜“懋”字繁瑣復雜。

年幼之時的三毛酷愛讀書,可能是書籍給予她思考,也可能是基因就已造就的性格,反正她就是這樣一個不一樣的存在。她不愛學堂知識之枯燥,不愛學校教育之古板,原野的風,地上的花草才是她的向往所在。所以,她會時不時的逃課,最喜歡拿著書籍坐于墓地,沒有畏懼,只是享受著令人清凈的肅穆。

她喜歡拾荒,心中有一個“拾荒夢”。她喜歡從萬千廢棄的東西中尋找珍寶,別人舍棄不要的,她尋找收藏,珍之愛之。在一片作文中她這樣寫到:“等我長大了,我要做個拾破爛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場是世界上最撫媚的花園。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小小的她不知道,她眼中的美好,正是老師眼中不思進取的低賤。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是三毛選擇了遠走,是遠走賦予她新的生命。

她說:“她這輩子是注定屬于沙漠的,看見撒哈拉就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她在旅行中遇見生命中的摯愛,荷西,從此結下不解的牽絆。一個屬于沙漠,一個屬于海洋,兩個不同興趣的人卻擁有相似的靈魂。荷西為三毛放棄遠航,在沙漠成家。從此,這個漫天風沙的地方也有了浪漫的色彩。他們享受著彼此的陪伴,享受著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縱使條件艱苦卻也甘之如飴。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來一粒沙,由此形成了撒哈拉”。在我看來,這唯美的情話是她們愛情最好的見證。這個不一樣的女子,找到了那個愿意包容并且深愛她的男子。異國他鄉不再是客,身在漂泊心有寄托。有時候會想,如果荷西沒有溺水死亡,如果三毛沒有經歷那痛失所愛的徹骨疼痛,也許,她就不會以那種慘烈的方式終結自己的生命;也許,她會對這個紅塵心有眷戀。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蒼天無語,淡看世間所有滄桑悲劇。生活中所有因果命盤,都必須獨自承受。三毛就這樣走了,紅塵人間身是客,她就這樣孑然獨立一身輕,不帶一絲眷戀離開。

名譽,金錢,地位,皆是過眼云煙。羨慕她只身走天涯的勇氣,羨慕她有深愛之人可以銘記。夢里情懷總是詩,三毛離我們而去了,但她的作品和精神會永遠流傳。

生活有萬千種可能,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過一生。三毛已在世人心中埋下一顆流浪的種子,愿它陪你勇敢前行!

附三毛語錄???????!

1生活,是一種緩緩如夏日流水般地前進,我們不要焦急我們三十歲的時候,不應該去急五十歲的事情,我們生的時候,不必去期望死的來臨,這一切,總會來的。
2人生又有多少場華麗在等著,不多的,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歲月罷了
3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4蓋世英雄難免無常,榮華富貴猶如春夢
5如果我不喜歡,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歡,千萬富翁也嫁。
6大地啊,我來到你岸上時原是一個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時原是一個旅客,而今我離開你的門時卻是一個朋友了。
7世上的歡樂幸福,總結起來只有幾種,而千行的眼淚,卻有千種不同的疼痛,那打不開的淚結,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8蓋世英雄難免無常,榮華富貴猶如春夢
9誰喜歡做一個永恒漂泊的旅人呢?如果手里有一天捏著屬于自己的泥土,看見青禾在晴空下微風里緩緩生長,算計著一年的收貨,那份踏實的心情,對我,便是余生最好的答案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