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創
在熱播大劇《人世間》中,作家和編導們塑造了幾個男人形象,其中有周父周志剛,有大兒子周秉義,有小兒子周秉昆,還有后來成為周蓉丈夫的蔡曉光,以及秉昆的一眾好兄弟。
寫下這個標題時,可能會有不同意見,但這完全是從女性的視角而論的,對其他幾位男性人物依然也是喜愛的。
忠厚耿直的周志剛。周志剛在外,他是一個在大西南三線工作、技術過硬的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在家里,周志剛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家庭唯一收入的來源。他常年在大三線工作,幾年才能回家一次,他身上既有父愛如山般地堅定和深沉,也有當時那個年代的傳統父親所特有的特點。他在家里說一不二,是說打就打,說罵就罵的,一腳把秉昆踹到炕邊上。在周父身上有著對妻子的關愛,有對大兒子秉義的敬,有對女兒周蓉的疼,也有對小兒子秉昆的擔心和期望。一個有著錚錚鐵骨、忠厚耿直、傳統父親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為官清廉的周秉義。周父沒什么文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周秉義就是父親的期待。他上學時就是好學生,一心想考大學,去了東北建設兵團,他有機會調到沈陽軍區,給政委當秘書,但他為了郝冬梅放棄了。
周秉義考上北大哲學系,成為郝家的上門女婿。岳母的舉薦,他被調到軍工廠擔任黨委書記,后又當了副市長。周秉義在劇中有些不近人情,周家那么困難,他為了自己的位子,很少幫助周家。
但周秉義幫助蔡曉光上大學,安排侄子進了報社,最后成功改造了光字片。這些事情,件件都上大事。周秉義是一個心懷家國天下的人,在城市改造中,他手握幾百億的資金,卻做到了不貪不腐,帳目清楚。他幾經沉浮,最終敗給了自己的身體。一個好干部早早離世,令人惋惜。
溫暖善良的周秉昆。周秉昆無疑是這部劇的主角,一個標準的暖男。
他的資質不如哥哥姐姐,也沒有他們那么大的抱負,但他有的是一份善良與忠誠。在周秉昆的平凡人生中透露出,中國底層老百姓最善良的講人倫的美德。他不被父親認可,是父親最大的心結。他遇到悲苦的鄭娟,同情、憐憫之心,讓他愛上了年輕的“寡婦”,而鄭娟還帶著一個瞎眼的弟弟和出生不久的兒子。哥哥姐姐上大學后,周秉昆承擔起家里的重任,與鄭娟一起不但要照顧癱在床上的母親,還要照顧包括周蓉女兒在內的三個孩子。與此同時,秉昆結交的六小君子,他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即使有年輕姑娘對他愛慕時,秉昆也不為所動。他的一生真實而平凡,有與父親兄長的誤會,有兒子周楠離世的傷痛,也有與駱士賓為爭兒子的打架入獄,但是周秉昆有著一個男人的正義、勇敢和善良。
智慧深情的蔡曉光。蔡曉光,是周蓉的中學同學,也是年輕時期周蓉的追求者。幾經周折,成為了周蓉的丈夫。蔡曉光在劇中雖然是一個配角,但他卻是劇中所有人物中最讓我喜歡的一個。
仗義的蔡曉光。周蓉背著家里,一個人追隨詩人去往貴州。蔡曉光作為周蓉的同學、朋友,是他送周蓉走的。周蓉將她走的消息托蔡曉光告訴母親。
當周秉昆留城后,分配在木材廠,因廠長讓周秉昆去看槍斃涂志強,讓周秉昆心生不滿,他和廠長吵翻,自己辭職離開了木材廠。他找到“姐夫”蔡曉光,讓蔡曉光幫他換工作。在蔡曉光的努力下,周秉昆去了醬油廠。這在七十年代初,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沒有關系,不可能安排人進入工廠就業。
周秉昆不喜歡醬油廠,蔡曉光做秉昆的思想工作。他說:職工每個月發兩瓶醬油……你們家過日子用不了的話,可以送人唄,親戚朋友的,你送誰誰都高興啊。這樣才打消了秉昆的顧慮。
1976年周蓉和馮化成從貴州回家探親,半路上被公安局扣留了,周蓉打電話給蔡曉光求救。
當周家要修房子,缺少磚石水泥時,又是蔡曉光想辦法找來。似乎蔡曉光是無所不能的。
周蓉單位里分房子,也是蔡曉光出面,找人送禮,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可以說,只要是周家有事,可以不找哥哥周秉義,卻是找蔡曉光解決。用周蓉的話說:“有點事就找人家,這樣好嗎?”
蔡曉光對于這些“幫忙”從無怨言,盡自己的努力去做,表現出蔡曉光的為人仗義。
智慧的蔡曉光。青年時期的蔡曉光,和周秉義、郝冬梅、周蓉混在一起,偷偷地閱讀文學作品,談經論道,指點江山。這些也為他后來從事導演職業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蔡曉光出身高干家庭,文 革中父親受到沖擊,他也受到影響,分在工廠工作。恢復高考后,蔡曉光以全省第二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但廠里以蔡曉光父親的問題沒有解決為由,不同意讓他去上大學。蔡曉光找到周秉義,請周秉義的岳父郝省長幫忙說話,得以進入大學學習。后來做了導演。
蔡曉光看問題通透,遇事靈活多變。他自認為是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他認為做事情要掌握一個度,這就是既不損害他人利益,也不違法。許多事情都可以變通,大路走不通,走小路。
蔡曉光的這種人生智慧,讓他事業成功,又有許多朋友。
深情的蔡曉光。蔡曉光對于周蓉可謂是一往情深。當初上學時,他就喜歡周蓉。當周蓉結婚后,他并沒有在心里記恨周蓉,而是成為周蓉最依賴的好朋友。蔡曉光甚至也成為了馮化成的朋友,他能夠真誠地開導馮化成。
周蓉結婚后,蔡曉光卻一直沒有結婚。與其說他是為了事業,不如說在冥冥之中他在等待著周蓉。他把周家的事,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在他的心底里一直保留著對周蓉的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他認為周蓉在精神上沒有成長,還像十八歲,天真浪漫。他分析周蓉十分透徹。當周蓉被離婚后,蔡曉光來到周蓉家,勸慰周蓉,合情合理,理解、體貼、到位。
當周蓉經歷了幾度人生離婚后,等了十八年的蔡曉光,終于有機會將他的愛向周蓉表達出來,他一直都在愛著周蓉,兩個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他認為他們二人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物質的追求,因此兩人不僅僅是生活伴侶,更是靈魂伴侶。
蔡曉光對于周蓉的愛是純粹的,不摻雜著任何私心。盡管小說中描寫蔡曉光曾經有四位女性朋友,但是當周蓉來到他的面前時,其他人都暗淡無光,不值得一提。
作為一個女性,如果一生之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有智慧,有才干,有顏值,重情重義,又實心眼的男人,將是何等的幸福??!
所以,蔡曉光是我在《人世間》中最喜愛的一個角色。
但是,這完全是站在女性視角,來欣賞一個男人。似乎在蔡曉光的身上有著作家及編導給予的光焰,他似乎是完美的,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
再說王陽的表演也很到位,他帥氣、有顏值,將蔡曉光演繹得淋漓盡致。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