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打 ? ? ?牌
? ? ? ?中國人最引以為驕傲的,不是四大發(fā)明,也不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是很早就發(fā)明了賭具。在很久以前,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ⅲㄕ勄檎f愛都是阿Q式的直奔主題。生活很是單調(diào)乏味,毫無情趣可言。自從老祖宗發(fā)明了骰子、麻將和紙牌,人們的生活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對此都樂此不疲。正如孔老夫子站在黃河岸邊感嘆浩浩東去的河水一樣: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 ? ? ?其實,孔夫子是倡導(dǎo)賭博最早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正是他的圣人地位,他的號召力不知比起當代影視明星為某產(chǎn)品代言的宣傳效果要大幾千萬倍。可惜當時不時興收廣告費,不然,那筆酬金比他辛辛苦苦地教授學(xué)生收幾塊干肉要多多了。
? ? ? ?圣人之言就是哲學(xué)。夫子的意思是整天吃飽了無所事事,還不如打打牌,下下棋(賭幾個小錢兒無所謂)總比閑著好!所以,現(xiàn)在的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酒醉飯飽之后,與其撐的難受,還不如推推牌九,打打麻將,沒事找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當然,任何事都會物極必反,打牌賭博,原為無所事事者消遣所設(shè),一旦上了癮,反倒成了一項重大事業(yè)來完成,結(jié)果使自己不堪重負。前幾天看新聞?wù)f一中年男子在牌桌上連續(xù)工作了三天三夜,遂引起心臟病突發(fā),最后在送往醫(yī)院的路途中告別牌朋賭友,總算徹底得以解脫了。
? ? ? ?在中國再沒有哪種職業(yè)比打牌賭博這一職業(yè)的準入門檻還要低的。君不見無論是政府招公務(wù)員,還是企業(yè)公司招員工,哪個不設(shè)置各種條件?又是學(xué)歷要求,又是年齡限制。相貌要端莊,口才表達能力要強。附加條件還要有幾年工作經(jīng)驗,又是筆試又是面試,那程序比起過去皇帝老兒招贅駙馬爺還要繁瑣。但要想進賭場,入牌局,只要舍得輸幾個錢就可以,其它什么條件皆可蠲免。我們村就有一個光棍兒,文化程度:初識字,年齡:再過三年就可享受國家五保待遇了。家庭狀況:一口人,住房為集體安置房。屬在擋立卡貧困戶。主要經(jīng)濟來源:政府按季發(fā)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領(lǐng)到手后的當天晚上必過幾把牌癮。其牌技如何,于我等十竅只通九竅之輩不好評論,他的手卻是長年浸泡在馬桶里才抽了出來的。不消幾個回合,剛領(lǐng)到的最低生活保障款就進了別人的腰包。牌場不欠賭債,無錢自動被清除牌局。出局之后,其心癢仍還難忍,就坐在別人傍邊義務(wù)指導(dǎo)人家出牌。可是往往被指導(dǎo)者反不 領(lǐng)情。輕則罵他混賬王八羔子狗逮老鼠,重則推搡他幾拳,吼一聲:“滾他媽遠點!”可他仍不甘心,說人家看著好牌不會打,總之惋惜加痛惜。打牌者免不了反唇相譏:“你會打?你會打就不該輸?shù)镁猓 笨纯醋约簾o重新入局的希望,別人又不歡迎他的義務(wù)指導(dǎo),只好悻悻然幌回家去。便越想越氣,一氣之下,干脆睡他幾天幾夜。直到肚里饑腸轆轆,無法忍受了,不得已才生火煮點東西吃。——又要度日如年地等待下次領(lǐng)了低保款才能重返“賭壇”。
? ? ? ? ?打牌賭博,每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同,其心理狀態(tài)也是不同的。《紅樓夢》里賈母打牌“我不是小氣愛贏錢,原是個彩頭”。她的身份地位都很高貴,其派頭也大。她有鴛鴦女士做她牌局里的機要秘書或是高級顧問。她是真正按照孔圣人教導(dǎo)參加此項活動的。賈環(huán)屬于社會地位偏低,又比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有優(yōu)越感的異類,打牌贏了自然高興,輸了就耍賴。他與做服務(wù)員的鶯兒擲骰子,“接連輸了幾盤,就有些著急”,明明自己擲出個三點,硬說是個四點,“伸手便抓起骰子來,就要拿錢”,全然不顧自己“有優(yōu)越感”的身份,還連累其母遭賈府領(lǐng)導(dǎo)鳳姐兒的一頓辱罵。趙姨娘養(yǎng)出這樣不思進取的下賤坯子,自取其辱也在情理之中。前些年,查處了一個貪官,他多次包專機到澳門豪賭。他的心態(tài)又與眾不同:假若賭贏了,他就發(fā)一筆橫財,若輸了呢?賭資是公款,國家的錢,人民的錢,他不心痛!
? ? ? ? 作為第三產(chǎn)業(yè),開賭場無疑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無論賭客是贏還是輸,你的臺桌費、茶水費、保護費、服務(wù)費等等他們都得給,你是穩(wěn)賺不賠。“賭場”名聲不好,只要你稍有商業(yè)頭腦,不一定非得在營業(yè)執(zhí)照上填寫“賭場‘’兩個字,填寫這兩個字,工商管理部門也不批的。怎么辦呢?聰明人多著呢!如“鄉(xiāng)村娛樂中心”啦,“棋牌樂”啦,“閑情雅趣室”啦。一個人的乳名可以叫“狗娃兒”,長大了,取個叫得響亮上得臺面的官名,叫什么“高富貴”。名字變了,人還是這個人嘛!當代俗諺有“十億人民九億麻”,所以提供賭場賭具的服務(wù)行業(yè)就應(yīng)運而生了。有的還催生出產(chǎn)業(yè)鏈。有些片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治安民警與麻將館老板暗地相約,適時抓賭,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賭客正在興頭上,或正急著撈本,被天降神兵的突然一襲擊,一個個都措手不及,只得乖乖認罰。這時,賭場老板出來打圓場。打圓場的老板出來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要恰到好處,要做得天衣無縫,不能有半點做作的痕跡。這樣,既撈到了好處,又賺足了面子,還為以后的生意鋪寬了路子。真可謂一箭三雕也
? ? ? ?有一個女人,公公婆婆在家種地。自己帶著七歲的孩子在集鎮(zhèn)上租房陪讀。男人在外下煤窯打工,每個月寄兩千塊錢給她母子倆做生活費。這女人把孩子送進校園后,也是無事可做,就去麻將館里光顧了幾次。初學(xué)打牌,一來有賭局里的熱心人手把手地教導(dǎo)指點,二來有別有用心的男人故意輸幾個錢以討其好,這樣,牌癮就上來得特別快,沉迷其中如入世外桃源之境,流連忘返,“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著迷之后,就不能自拔。小輸三兩百,大輸三五千,贏家逼著索賭債,女人許諾晚上到她住處去取。男人會意,再打幾牌也無妨的。最令人痛心的是,因她有了“公務(wù)在身”,無暇顧及孩子。七歲的孩子在自己煮面條的時候,不小心踩翻了墊腳的凳子,孩子被半鍋開水兜臉潑下。當有人給她報信時,她目不轉(zhuǎn)睛眼不離牌地回答:“這一牌打畢就來。”結(jié)果,孩子被送進醫(yī)院,診斷為三度燙傷。小生命倒是保住了,可孩子的臉卻留下了永久性的傷疤。這傷疤更留在了孩子的心里。
? ? ? ? 一個老大爺,自己不打牌賭博,卻常常說到打牌賭博的好處。有一次我問他打牌賭博的好處在哪?老人說:“在我爺爺手里,我們家有幾百石的課稅,我父親賭博輸光了,上輩人都說我父親是敗家子。不想在土改的時候,略有一點田地的人都被劃為地主,唯獨我父親是貧農(nóng),哈哈,你說,這不是打牌賭博的好處么!”
? ? ? ? 打牌的好處說不盡。我的鄰住就是靠打牌起家的。他開始在礦上打工,從一個耙子工做到井下領(lǐng)班,再從領(lǐng)班做到礦工隊小老板,一路走來,是靠了他的勤奮和機智。凡下礦的民工,大到礦主、工頭,小到提著腦殼賣苦命的工人,沒有不打牌賭幾把的,只分賭大賭小而已。工人的賭注只能下個五塊十塊的,工頭兒一晚上幾十上百萬的進出是常事。做工人的不是不知道本大利大的道路,他們根本就不是豪賭的那塊料。我那鄰住前幾年下礦也是做工人,雖然經(jīng)常打牌賭博,卻從沒攢下幾個錢,每每是借錢打牌,下礦還債。妻子賭氣,去南方打工。據(jù)說,后來做了一個臺商老板的金屋之嬌。我的鄰住做到工隊小工頭兒后,手頭賺的錢也多了,意識到在賭場上,只有舍得下大本錢才能做大贏家。他終于贏了一把,說是自摳了一張二筒。這張二筒到底讓他贏了多少,事不關(guān)己的他人不得而知,反正在集鎮(zhèn)上最繁華的地段修建了一幢樓房,樓頂上裝飾了一張巨大的二筒。二筒是被鏤空的,里面可以擺放八張賭桌,除開三十二個人聚賭,還能容納三五十個看客。它是這個集鎮(zhèn)上的標志性建筑。他不僅換了老婆,還在家里開了賭場(麻將館),館長一職,非他繼任妻子莫屬。麻將館就開在他樓頂上的二筒里。每到次日凌晨,摩托車、小汽車的發(fā)動機聲,在他的院子里組成喧囂的交響曲。周圍的居民是不敢怒也不敢言,只好用被子捂著頭睡覺。由此可見,打牌是能夠致富的。至于那些因打牌而傾家蕩產(chǎn)的,那是手氣不佳,牌技欠缺,加之自己不思退路,一寶押到底地勇往直前,不知懸崖勒馬,最終落入萬丈深淵,怪誰?
? ? ? ? 有一點令人想不明白的是:我的那個已經(jīng)發(fā)得暈了頭的鄰住在一張牌桌上栽了跟頭,自己用一根電線在一家旅社里作了了斷。我在參加他的葬禮的時候,心涌無限感概:這么風光的牌場中人也有輸不起的時候,你怎么連賈環(huán)都不如呢?目睹他遺留在房頂上的那張熠光四射的巨大二筒,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矣。
? ? ? ?中國人發(fā)明了賭博,還有另一大貢獻,就是推動了出版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我平時愛逛書店。逛的多了,就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大小書店里的出版物,除了中學(xué)生的《押題秘法》、《XX速成》等各類輔導(dǎo)教材被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外,就是《風水堪輿》、《麻將秘訣》、《千手指南》、《博弈厚黑學(xué)》等最為暢銷。
? ? ? ?對于打牌,無論是孔夫子的大力倡導(dǎo),還是梁啟超先生“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之名言的推波助瀾,愛者自沉迷其中,厭者自敬而遠之,乃至對打牌人贏輸與否都嗤之以鼻,總之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