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抗拒看這部片子。
《楚門的世界》,這部片子的類別是“喜劇”,但我無論如何也笑不起來。這倒是很符合金.凱利主演的電影的一貫風格――喜中帶淚。
十幾年前,在它剛剛上映之后,我就看過一遍。那時候就感到一種莫大的悲哀狂風驟雨般深深地席卷了我。
整個人生就是一出劇。周圍的世界全部都是假象,包括最好的朋友,枕邊的伴侶。
如果換成了我是楚門,我又會作何感受呢?
我的心靈世界會坍塌。我的生活就是一場戲,周圍的人都是演員,包括我在內。我是主角,但唯獨我不知道!我感到被全世界的人欺騙了,甚至是被愚弄了三十年!
寫到這里時,一股怒氣生起。
正因如此,我遲遲的不肯再看它一遍。
最近我坐在樓下的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仰望藍天白云,我總是會想起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威尼斯人”,像楚門一樣,我仿佛置身于設計師人工造作的藍天白云之下,所謂的蒼穹只是一個巨大的蓋子,蓋子的外面還有著我不知道的東西。
但,這是一個“蛻變營”里的限時任務,我需要完成。我也需要去剖開那抗拒的膿瘡,讓里面的膿水流出,再暴露在新鮮的空氣、微香的熏風與和煦的陽光之下。
在影片開始后不久,有這樣一番對話――
楚門說:我的心境就像一個少年。這可是一場探險!
妻說:你想當一個探險家嗎?你很快就會打消這個念頭。大家都會時不時地這么想。還是洗洗睡吧!
沒錯,我們都有著或有過夢想,曾經壯志凌云,但能夠堅持夢想并最后實現夢想的人不多,因為大多數的我們只是想想而已。
記得高中時的一位好朋友,他曾經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周游天下。可是由于他是家中獨子,父母要求他不可以離開家鄉,結果他沒有出去。我們身邊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
邊看電影我邊想,只要是戲,必有破綻,因為它經不起考究,可為什么我們捉不住小我的破綻呢?
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太投入;二是不夠警覺。
我們忽略了日子留下的痕跡,忽略了夢境里的線索。
我們真的是自己心靈的主人嗎?我們以為的那顆“心”是真正主宰自我的心嗎?
在《楚門的世界》中,導演控制劇情的節奏,情節的推進,而演員的行動又牽動著觀眾的情緒。究竟誰在控制誰,誰又能主宰了誰?誰能有主宰他人的權利?除非你放棄了權利,又或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主宰。
當影片進展到一半的時候,楚門發現了一些什么,他試圖戳破謊言。盡管他費盡了一番功夫,終于還是沒能掙脫。
看到這里,我眼前出現了一個意象,他想要掙脫的那些就是小我,他橫沖直撞,渴望打破局面,他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也許他并不清楚想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但至少他要沖出囹圄。
潛入他人的內心,控制他人的生活,在我眼里很不道德,但是在生活中時有發生,尤其是在感情世界里。
有人的確選擇這樣活著,把自己心靈的主權拱手相讓,靠依賴別人而活。
這些人正像片中的那個導演克里斯托夫所說的:“你之所以感到憤怒,是因為你看到楚門甘心情愿呆在你所說的‘牢中’。如果他真的想要知道真相,他早就那么做了。”
在影片里,這個導演讓我看到的正是自身上的小我。
小我要作君主,它憑借情緒為手段裹挾我們的思維,如果心智和覺知的能力不夠強大的話就會落入它的陷井。
然而,此時我嘗試著換個角度看待楚門這個角色,或者說,我嘗試著做楚門。
雖然娛樂了別人,但至少我真心真意地活著。
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我,也許我是個笑話;但若站在我的角度看自己,我再認真不過。
我想起了羅賓.威廉姆斯扮演的“小丑”,娛樂了大眾,但他何嘗不是盡心竭力做好演員的本分,做好自己?我越來越能夠理解抑郁癥給他帶來的折磨,戲里戲外的糾結實在太痛苦。
演員的戲里戲外,如同我們的內在評價系統和面對的外在評價體系,要平衡好二者并不容易。
太在意外在評價,自我效能感會太低;反之,則容易自大自狂。如何可以拿捏得恰到好處,活出“核心自我”,又不流于狂慧,是我們需要修行的功課。
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我特別開心地看到,楚門佯裝睡在地下室里,當好朋友去找他時,他其實已經躲開了攝像頭,在鏡頭前消失了。
我開心,是因為看到他終于為了找出真相而開始行動了。這喜悅,不亞于在“蛻變營”里看到有的小伙伴終于開始突破自己而提交任務的那一刻。
在我看來,影片中特別精彩的環節在于,導演在楚門七歲時安排了一場他目睹父親在海中沉溺的戲,從此楚門怕水,借助于此,導演達到了不想讓楚門走出去的目的。然而諷刺的是,當楚門看破了這是戲,他怕水的心理問題不治而愈,還駕船出海,像一個自由自在的英雄。
的確,當我們看破一切都是幻相之后,還有什么可以將我們捆綁,還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活出自由活出精彩呢?
當我們欲要沖破藩籬尋求自由時,自然會遇到阻礙或挫折,有時來自外界,有時來自內心。當影片中導演下令啟動天氣控制程序給楚門的航行帶來干擾時,我看到的卻是小我的慌張和阻抗。最后,根本就是心與心魔的對抗。
當楚門終于站在了攝影棚的出口,那簡直就是一個分界點,走出去就是與過去的斷舍離!當他面對導演的誘惑時,他是否會被慣性牽制,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
我愛極了楚門踏出去之前的那個華麗而紳士的轉身!當你意志堅定地追求自由綻放自我時,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像他那樣銷魂!
而且,你絕不會想到,全世界都為這顆出離的心沸騰!
電影中的楚門是被領養的孤兒。孤兒,是一個身份,一個標簽。世上有誰不是孤獨的呢?
內心沖突如此激烈如此難以駕馭的角色楚門,恐怕也只有金.凱利可以把他詮釋地如此淋漓盡致、惟妙惟肖。我實在佩服他的演技。
隨著電影的結束,我的心情逐漸平復,我也明白了“排斥”的究竟。一直以來,我只記得這部電影在心里留下的悲哀,以及對楚門的生活被控制的憤怒。這一切其實都是我的投射。
不同的人投射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心境下的我投射的內容也不同。這一次,我看到了剝離和解脫,看到了心魔的敗退,看到了一顆為自由而活的心。
這就是把抗拒的膿瘡暴露在太陽下的結果,再也沒有了排斥,一切歸于自然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