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講師訓練營【1期】18/21《盤中餐》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109吳曉春

曾經有一個笑話,內容大概是說當老師問學生我們吃的米、面從哪兒來的?學生回答“從超市里買來的。”尤其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見到過長在地里的水稻、小麥,更不會知道一粒米是如何到我們的餐桌上的。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們都會朗讀,可是如何“辛苦”他們可能就沒有體會了。我是在農村長大的,但也沒有做過太多農活,父母一心要我們姐妹三人蹦出農門,很少讓我們下地里干活。只有在夏收時,才會幫幾天忙。雖然沒有太多的做農活的經驗,但父母在地里辛勤勞動的身影卻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頭,愛惜糧食也成了我們身體里的烙印。

最近讀到一本好書《盤中餐》,讓我忍不住與大家分享。

封面上圖案,摸起來很有觸感,如果仔細觀城,會發現圖案是用五谷雜糧粘貼出來的。蝴蝶頁上是各種農具的圖案與名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書的前半部分以元陽梯田為原形講述種植水稻的過程。后半部分就具有知識性了,二十四節氣結合農時講解如何種植水稻,水稻的生長過程等。二十四節氣在古代在指導農耕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文化遺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本書兼具故事性與知識性,非常適合二年級以上的同學閱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