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姐上班的時候時不時就拿翻出手機視頻來看看,這讓周圍的人都多幾分好奇心。李姐現在四十出頭,平常也沒見有什么手機綜合癥。還是李姐自己說,原來她婆婆前兩天摔了一跤,行動有些不方便。本來他們打算請個保姆在家里照顧婆婆,可是她婆婆節省了一輩子,說什么也不愿意接受保姆的照顧。李姐請假了幾天給婆婆洗衣做飯,婆婆就整天唉聲嘆氣,說自己一把老骨頭了,不中用了,還要拖累年輕人。李姐看著家里的氛圍一天天變差,就和老公商量著在家里裝了個攝像頭,兩夫妻上班的時候隔三差五地看看老太太的生活情況。這效果還不錯,老太太覺得自己沒有拖他們的后腿,精神好了很多。
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話語間深情款款。如何陪你變老,做起來也不容易。二三十年的代溝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當父母讓我們用手絹的時候,我們向往著用紙巾,當父母習慣用紙巾的時候,我們又開始用上了手絹。當父母讀書看報的時候,我們向往電視里的色彩繽紛,當父母離不開電視里的生動精彩的時候,我們又捧起了kindle追求精神的食糧。當父母老去,我們試圖用我們的方法讓他們舒適溫馨,卻不知道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填平歲月的千溝萬壑。
過了幾天,李姐說在街上買了些毛線,讓老太太幫忙織毛衣。李姐說老太太現在已無大礙,但年紀不小了,摔了一跤后,畢竟不如以前靈活。整日在家里日子過得無聊得很。老太太以前打得一手好毛衣,那天,李姐又夸獎了幾句。老太太的興致就很好,一定讓李姐給她買些毛線,說給孫子再打幾件毛衣。李姐的孩子大約十來歲,對奶奶手打的毛衣也是贊不絕口。
李姐笑著說:“人老了,和小孩一模一樣,一定要承認他們的價值,才會高興。我怕她打毛衣累著了,給她買了幾千塊錢的頸椎按摩儀,讓她戴著。”我們都覺得李姐真是費盡心思。
愛是一個復雜的詞匯,給予的人費盡心思,獲取的人如果百般不適,那么愛就付與流水了。愛不是單純的付出,是讓人愉悅的良性循環。
有一次我跟一個旅行團出游,有一對年老的夫婦跟隨著他們的女兒同來。女兒出錢出力出時間陪同父母在孝順上可謂是盡心盡力。在我們一起出游的時間里,女兒時時提醒父母要注意聽清導游的話,不要隨意和他人攀談,不懂的話不要亂說,有時候女兒的額嗓門還不自覺地就高了起來。父母剛開始興致勃勃在景點和各個小販攀談,漸漸地有些小心翼翼起來,后來和我們這些團友也保持緘默。后來旅游結束的時候我和兩位老人告別,那位阿姨看了看她女兒,也沒有和我做過多的交流。
在小時候,父母是知識,是力量。我們從父母那里認識這個萬花筒一樣的社會,在父母的目光中,我們走出村落,走向城市,走向社會。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父母的信息開始閉塞,父母的觀點開始落后,父母的身體開始孱弱,我們不愿意承認這個現實,于是我們拼命地想要彌補。我們買高檔的營養品,我們買智能化的電子設備,我們期待他們能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我們不曾想過這是否是他們需要的,我們不曾想過千變萬化的社會對于他們是陌生的。我們的期待也許高過了他們的能力,我們的期待對他們是一種壓力。
慢一點,換一種方式,他們喜歡什么就順從他們的心意吧!住不慣鋼筋混泥土森林的就讓他們在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村落里安享晚年;喜歡廣場舞的就多買幾套廣場舞的套裝讓她在老姐妹中風光風光;如果他們還在做手工的小點心那就不要忘了多稱贊幾句,下次多帶點原材料回去,把巧克力奶酪之類的都換了吧。
愛沒有定式,我們需要的只是他們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