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觀點,尊重不一樣。這里是千語新說。
標(biāo)題又名:我們應(yīng)不應(yīng)該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去逼迫少數(shù)人?
《藥神》的熱度已經(jīng)過去了,才在一個有空的周末晃悠來看,事實上越是熱度高的電影,我越喜歡留到熱度過去后看,無他,不愿意以任何方式參與到狂歡之中。
看到程勇第一次決定放棄繼續(xù)販賣藥的火鍋局那里,我心中涌上一陣為程勇打抱不平的沖動。如果我沒看錯,大家對程勇的做法是失望,赤裸裸的失望。原諒我沒辦法感同身受,程勇說的句句在理,“我是背著風(fēng)險的!”“我不想賺這錢了不行嗎?我還有兒子還有我爸。”這完全沒問題,更不算背叛,不管一開始出于什么目的,這個人確實背著風(fēng)險,給一些病友帶來了真實的幫助,你不能因為別人幫了你,但沒有持續(xù)的幫下去就說他背叛你了吧。
大家還有一部分失望來自于程勇把這條“命脈”給了人人恨之的假藥販子,這點我認(rèn)為依舊是沒有充分理由的,假藥販子來威脅程勇,不說程勇有沒有能力再去找個靠譜的能繼續(xù)干這行的人,為了自保他都不能不受制于這份威脅。
最后因為呂受益的死,程勇決定真正做慈善,成本價給病友供藥。這里算全片的一個小高潮,他這么做的時候把兒子也送到國外去了,這說明什么?程勇心里太清楚了,這屬于“自暴自棄”式做法,等自己的積蓄燒完了就無以為繼,而且對于被警察抓住他早早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此時他做的,其實并不是只為了長久地幫助病友,還是為了自己的良心不受煎熬——人心肉長,呂受益的死,對他是鞭笞和討伐。
最后果然,他被抓入獄,大家的藥依然沒有著落。
你看,這結(jié)果好了嗎?沒有,只不過用一個人的犧牲,給這部分病友換了個飲鴆止渴的短暫時光。
這里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組織”的作用。這些病友其實沒有形成真正有用的組織,真正有用的組織要盡可能的保證組織的存在以及維系,這個前提就是不能讓所有人的安危吊在一棵樹上。程勇就是這孤絕的一棵樹,而且按電影里的設(shè)定還是跟他們沒有任何利益牽扯的一棵樹(程勇自己并不是病人),一旦程勇不想干了之后大家束手無策。我不是開上帝視角去對這群在苦痛絕望之中掙扎的人指責(zé)什么,但如果他們形成真正的組織,至少可以多人去接觸印度藥進貨通道,不至于一條線斷了大家就都玩兒完。
當(dāng)然,從這方面去考慮可能有點理想化,畢竟真正認(rèn)真讀過我黨的歷史的人怕是不多(屬于組織的勝利)。但退一萬步來講,就是大家受制于條件確實要在程勇這棵樹上吊著,那也要愿賭服輸,人家不給你吊了也只能接受。因為造成現(xiàn)在情況的本質(zhì)原因沒有解決——藥價奇高,病人吃不起。這并不是該某個人解決的,也不是靠某個人能解決的。“一盒多少錢?”“500。”電影對這部分的處理太悲壯了。
最后的結(jié)局不能說不好,程勇有大家的求情減刑了,而且這個藥最終大幅降價,這是一個扎實的好消息,但這搭上了一個普通人的犧牲(幾年牢獄之災(zāi)是犧牲,良心的煎熬也是犧牲),無論如何,都不算圓滿。
有余地卻硬著頭皮的犧牲,是真正的犧牲,是損失,這個行為可泣但不可歌。歌頌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少數(shù)人的犧牲被冠上一個“英雄”的光環(huán),然后這光環(huán)真實地榨干了這個英雄的生息之地。讓真正該解決的問題潛藏,讓真正該擔(dān)責(zé)的那一方一直深埋幕后。
后記:在看之前已經(jīng)對情節(jié)有所耳聞,但真正看的時候,不否認(rèn)還是掉了很多次眼淚,最厲害的一次是黃毛死那里;一次是程勇坐著警車出來,病友自發(fā)默送他那里。理與法可以探討,但情沒法討論。